张鷟及其《龙筋凤髓判》文学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bios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鷟及其《龙筋凤髓判》的研究见之于研究性著作及论文者不多,并且对于张鷟及其作品《龙筋凤髓判》的评价古往今来也褒贬不一,尤为可憾的是,仅有的几篇研究性文章由于种种原因对《龙筋凤髓判》文学性的研究也重视不够。在判文研究的全面性上,当属谭淑娟先生的几篇论文较为完备,然而单纯针对张文成(张鷟,字文成,号浮休子)及其判文作品文学性研究的文章尚未行之于世。本文以种种研究资料为参考,主要采用文史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微观考证和宏观阐释相结合的研究路子,充分搜集和分析文本文献以及古今研究成果,去进行论文的写作。文章力在通过史家著述和《朝野佥载》、《游仙窟》、《龙筋凤髓判》等作者的著述和历代笔记所载,联系当时初唐的社会背景,再现一个全面的、与众不同的张文成,并纠正古已有之的学界尤其是史家对张文成不公的偏见。本文认为,张鷟是有唐一代为数不多的性同嵇康(并不完全相同)式的人物。他个人是一位颇有才气的文人,热衷于功名却又对他所生活的圈子进行不断地拨乱反正,对时事、朝政经常作出挖苦和讽刺,言语之大胆、批评之犀利、直白是当时在朝群臣所不敢言的,在初唐文人中尚属极为少见。张文成所讥讽的时事、朝政之黑暗确实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尤以武后执政时期为重;而这种对时事的讥刺自然触犯了当权者的不满,于是就有了张文成颠沛流离的经历,再加上他创作了颇带艳情色彩的传奇小说《游仙窟》,史家对他的评价向来不高,而将之称为“不持士行”、“无行文人”,并因之导致对他的作品也评价欠妥,连累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古往今来学界对他的作品不予重视而忽略了其作品的价值和影响。本文进而认为,张鷟及其作品的意义之显而易见应成为文学史上的共识。《朝野佥载》中对朝政、官场的讥讽体现了张文成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游仙窟》则开创了唐代传奇以诗传情的方向,为当时民间所认可却遭上层统治者和后世诸多“正派文人”贬抑;其判文作品《龙筋凤髓判》也因其应时、应试而作的特殊性质而带有了突出的文学性,对其因持公允的态度去品评,不能一味地贬斥。本文的主体部分除了绪论和结论外,主要分三部分内容。第一章略考张鷟生平及其作品。先从已有研究成果入手,指出古之学界对其的偏见,并影响到了后世研究者评价的趋向和取向,从北宋至今天的学术界,甚至有以讹传讹、不当沿袭的不正、不当之风流传的趋势。对其几部主要作品,如《朝野佥载》、《游仙窟》、《龙筋凤髓判》作了统摄和关照,力求展现张文成本身的创作之功及思想体系。第二章是第一章的延伸和深化。重点剖析和考证了古学界记载不一、当今学界颇有争议的张文成的生卒年和岭南仕宦情况,尤其是对其生年及岭南任官情况的考察有一定的创新之处。本点当为本篇文章不多的几处有所新意的小小的“亮点”。接着从作品层面深析张文成诸问题,并试图纠正古今学界对他的片面的、不公允的评价。本文第三章是对张鷟判文集《龙筋凤髓判》的文学研究。先从版本流传以及作判的时代背景入手,指出其特殊性质——考试文学、应时之制的典范作品。接着结合判文集的具体判目,论述了该判文集的题材内容和体制特征,进而论述其文学性的核心内容。笔者从骈化、用典、修辞和赋法创作、情感特色四个方面展开详述,可以说本部分的内容令笔者大伤脑筋。由于阅历不深、研究水平有限,对其文学性的研究,尤其在其骈化用韵、声律方面觉得太难,研究不够,只是尽笔者所能展开了较为浅显的论述。其余几个方面的文学性因素则较之有所深化、细化。在体现创新性这个层面上说,本章对《龙筋凤髓判》文学性因素的细化研究,有一定的新颖性,当可起抛砖引玉之效。
其他文献
欧阳修在诸多领域都是开风气之先的领头人物,其《诗本义》的成就更是多方面的。首先,《诗本义》有着独特的《诗经》学创见,包括质疑《诗序》以及经文本身、以人情求取《诗经
余怀是明末清初的著名遗民,精邃于史,工于诗文,尤擅长倚声。他的词作既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在明末清初词史上,自成一家。本文以余怀《玉琴斋词》为研究
<正>中国人的爱情追求,由于受文化影响,本是一种含蓄,一种内敛。但在传统文化形成的初期,因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两性相悦,表现出一种直露,一种大胆,甚至有着"求之不得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对于水利枢纽大坝的施工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于水利枢纽大坝的基础处理进行的研究是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结合
清代被称为是词的中兴时期,而女性词也是大放异彩。社会的巨变和传统文化对女性束缚相对弱化的双重变化,使得这一时期的女性词呈现别样的光彩。顺康时期女性词人的生活经历着
本文以“十七年”时期的抗日题材小说为研究对象,结合“传奇模式”的批评理论,确定了文本细读和细部分析作为阐述重点的论文思路,所讨论的重心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的“传奇
本文选取“地域研究”的视角,通过曹植经历及诗文,探讨曹植与山东之关系。通过他的经历揭示其作品中突出的山东地域联系。第一章陈述了曹植和山东的关联。他的父亲曹操任济南
《文选》李善注引文繁富,历来对其研究者众,且学人着眼点集中在三方面:一、在于寻找李注释例,以恢复李注原貌;二、取引文以供辑佚、考据、校勘;三、统计其引书数量以了解其时文
《易传》、《中庸》、《大学》是早期儒学的三部重要经典。然而,如果仔细研读这三部经典,其中均含有对道家思想的汲取与改造,并各自从特定层面展示着儒道两家思想的会通。下面,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就业弹性系数却快速下降。文章综合应用了核密度函数、样带、地统计、面板数据模型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县域就业水平的空间格局,并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