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固废水稳再生集料强化及微观结构分析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旧的建筑物被拆除会产生一些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与资源浪费。本文拟将建筑固废处理后得到的再生集料用于水稳碎石混合料中,用于路面基层修建,通过一系列强化手段分析强化前后再生粗集料的性能变化,并对混合料进行基本力学实验与微观分析。最后得出再生粗集料用于工程上的最佳掺配比例以及通过微观实验解释水稳再生集料强度变化的原因。首先,通过查阅各种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确定研究的可行性,制定研究内容,挑出分类后的建筑垃圾,即再生混凝土与再生砖骨料。测量其基本物理性能,并且对比所测的天然集料,发现再生集料的吸水率比天然集料的高,压碎值也比天然的大,整体性质较差,需要对其做出强化处理。采用洛杉矶磨耗仪、水玻璃溶液以及钛酸酯偶联剂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强化处理,得到这三种强化方式各自的最佳强化效果,在对比这三种最佳的强化方式,综合得出最好的强化方式,即水玻璃溶液强化,强化浓度8%,强化时间5h。通过击实实验确定不同再生粗集料掺量下的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最佳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成型试件后进行基本力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4%水泥剂量下,随着再生粗集料的掺量增加,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以及抗压回弹模量都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情况,而水泥剂量变为5%,再生粗集料掺量增加时,以上的三种力学性能指标值都是呈现下降趋势。通过扫描电镜来观察混合料的微观结构,发现再生集料与水泥浆的界面结构比天然集料的复杂多,里面存在碎石、砖骨料以及旧砂浆分别与新水泥浆的界面结合情况,并且通过能谱分析进一步了解到界面里面的水化物的组成情况。
其他文献
在对高效节能电机做概述的基础上,对高效节能电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效节能电机的五方面发展趋势,包括新型电机工艺技术、电机体系节能化,以及电机系统高效化、集成化、智能化。
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2019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把城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列为下一步重点实施的补短板工程;近期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
期刊
近年来,幼儿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其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创造性的教育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也是语言教育的理论基础。本文从生活教育理论对幼儿阅读教学的启示和其在幼儿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两方面出发,探讨了在幼儿阅读教学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幼儿阅读教学工作,提升幼儿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期刊
“生活即教育”作为陶行知最深为人知的核心教育理论,主要突显了教育活动与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相关的联系,倡导教育者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元素。基于此,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用“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具体策略。
学位
自2009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持续发布工业节能技术装备产品推荐目录,组织开展系列节能技术交流推广活动,加快高效节能技术装备产品推广应用,促进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实现绿色增长。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9)》,其中包括流程工业节能改造技术、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技术、能源信息化管控技术、可再生能源及余能利用技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及其他工业节能技术等5大
期刊
当前针对沥青路面面层疲劳损伤破坏问题,当前对其研究大多数只停留在沥青混合料宏观力学性能。即通过大量室内试验获得不同疲劳损伤状态下的劈裂强度参数,从而忽略从细观尺度对其力学性能的研究及数值模拟。因此,本文以AC-13C及含不同粒径集料沥青混合料劈裂疲劳试验及其二维细观模型为依托,基于多尺度算法预测出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过程劈裂剩余刚度强度参数。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根据各档集料质量比不变及集料总比表
学位
我国道路事业在经济腾飞的大背景下得到了长足发展,无数条高速公路穿越崇山峻岭,对于山区道路而言,除了保障道路本身的安全之外,边坡的合理、高效的防护工作至关重要。预应力锚索框架梁作为广泛应用的边坡支护设施之一,仍然存在多处不足,如施工工序复杂、养护时间长、结构易产生膨胀势能而破坏等。因此,本文在传统框架梁的基础上做出一定改进,提出一种铰链连接的装配式框架梁结构。针对贵州省江玉高速公路(江口至玉屏)工程
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现有的交通体系很难满足人口密集带来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规划和建设地铁线路来缓解交通压力,相应的也带来了大量地铁车站基坑施工开挖的工程问题。同时由于基坑规模的扩大、深度的增加与截面的变化等,都给现有的地下结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本文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13101标段三工区留仙洞站为依托,结合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科技研发课题项目《敏感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