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女性观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lang7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致力于探讨二程的女性观思想。笔者拟以原始文献为基础,系统阐释二程关于女性的多层次论述。
   第一章,二程从天理论出发,论述男女因禀气质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德性。在二程看来,天理要落实到现实层面上,现世存在的女性,只有发挥内在的仁德:柔顺,贞静,贤淑的女性气质,履行做女人的本分,才可实现其作为女性之本质特征。普遍的德性要落实于具体的生活中,则体现为面对不同环境的各种权利和义务。以下章节则在分别考察家庭、朝堂、市井、婚姻等不同境遇中的女性社会角色的基础上,以较大篇幅分析不同的社会角色的权利和义务,全幅展示二程关于女性的学说。
   第二章主要论述二程对于家庭中的女性的看法。作为家庭中重要成员,女性具有不同的身份:夫妇关系中之妻子,父女关系中之女儿,母子关系中之母亲,还有婆媳关系等,这些不同的身份同时也决定了女性在家庭中担当不同的职事:相夫、教子、事舅姑。
   第三章主要论述二程对于朝堂中的女性的看法。在中国传统社会历史中,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妇女阶层--后妃。她们具备一般妇女群体的特征,但由于其特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从而拥有了有别于一般女性的特殊身份。这种身份带给她们显赫的地位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但同时也要求她们具备更高的德性修养,即后妃之德。
   第四章主要论述二程对于市井中的女性的看法。摘取当时社会中较为卑微的女性--奴婢和妓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社会中的权利义务性进行探讨。虽然研究对象不是很完备,但是管中窥豹,即可见一斑,透过二程对奴婢和妓女的看法,我们就可得出二程对市井中底层女性的普遍观点。
   第五章主要论述二程对婚姻中的女性的看法。两宋时期,无论贵族还是平民妇女,也无论是良家女子还是婢妾娼优,多崇尚并追求婚恋自由、幸福,主要表现在女性的择婿权、改嫁权、以及男子出妻过程中女性所享受的权利等,这些都凸显了女性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和努力。
   二程认为,女性作为不同的社会角色,权利和义务有所不同。关于女性的权利和义务,有不少传统看法和观念,二程对此既有认同和论证,又有批判与改造。
其他文献
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和演变历史的的科学。地质学自身的特点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论述的:“地质学是研究那些不但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而且任何人都没有经历过的过程”,许多的重大理论、学说都是建立在一定方法的基础上,都是由片面认识到全面认识的过程中经过讨论总结发展起来的。地质学中的“将今论古”方法,是地球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最基本也是主要的方法手段
学位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在越来越发展的同时,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这其中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生存方式的不当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例如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地质营力就已经成了影响地球系统运动的三大因素之一。人类的生存方式是一种有别于动物的文化性生存,人们选择何种生存方式,与其时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的生存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历来受到许多思想家的重视,如海德格尔、哈贝马斯、弗洛
学位
技术伦理思想,是技术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研究技术哲学中的技术伦理思想的一系列主要论述,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技术观、技术认识论、技术方法论有重要的意义。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安全是党和国家心系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体现。从技术伦理思想来看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应用问题,可以为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制定科学的科技政策、科技战略提供双重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旨在对解决我国食品添加剂应用问题提供技术观和
学位
自由问题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于马克思而言,他自始至终都在为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马克思着眼于个体的生存状态、关注于个体的自由状况。马克思对个体自由的关注并不是偶然的。就现实来源而言,法国大革命所迸发的自由的现实“启示”与德国本土所处的相对于他国而言的落后的“时序错误”所形成的巨大反差引发了马克思对个体自由问题的现实关注。就理论来源而言,马克思源于并超越的青年黑格尔派的关于个体自由的思想片断
学位
良善生活,这一概念白占希腊伊始,无论对哲学领域.E还是之于人类的历史经验中,都是一个让人不断追寻、不断界定的目标。同样,在当代政治哲学的两大派别--社群主义和自由主义,也都对什么是良善生活,怎样过上良善生活等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解答。并且,他们之间激烈的思想碰撞让这一独具魅力的概念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逐渐清晰。作为他们其中之一,当代自由主义代表人物的罗纳德·德沃金,本着一个学者对于社
学位
他心问题是心灵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他人是否有心?如果有,如何认识?学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案,但是都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梳理了维特根斯坦关于他心问题的评论,并分析了他与行为主义的差别,在此基础上指出他不是行为主义者,他的方法可以更好的解决他心问题。  本篇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他心问题的内容、起源以及主要解决方案。他心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笛
学位
传统的知识定义被认为是JTB理论,即知识是确证的真信念(justified true believe),这一定义要求知识要满足三个条件:真值条件,信念条件和确证条件。但盖梯尔在1963年发表的论文《确证的真信念是知识吗》中提出了两个反例,表明这三个条件可能是知识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知识的充分条件。大部分哲学家承认了这两个反例的作用,并对这一盖梯尔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持久的探讨。  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
福柯是20世纪最富盛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后现代的特性。福柯晚年对启蒙的深刻反思是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启蒙运动曾使人们走出宗教的迷信,用理性征服自然。但随着启蒙理性的不断发展,其走向了自身的反面。理性“唯我独尊”,成为其他一切学科的审判者。现代性作为启蒙的遗产,在取得了广泛的成功之后也逐渐显露出合法性危机。因此,人们不得不重新对启蒙以及启蒙运动进行反思。  本文以启蒙问题的提出为
学位
本文以“礼崩乐坏”的社会剧变为思想背景,分析《乐记》中礼、乐的含义及其人性的基本预设等问题。认为《乐记》通过对“礼”“乐”两个核心概念进行政治秩序与伦理秩序的诠释,赋予其以理想政治模型和伦理模型两种核心含义。同时也认为,《乐记》呈现出的礼乐,侧重于对天道依据和人性基础的发掘和建构,所强调的是相辅相成的礼乐作为感动人心、移风易俗的教化功能。认为,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失序,《乐记》倾向于通过教化来彰显礼
学位
郭店儒家简中有关“仁内义外”的新材料的发现,改变了学术界对这一表达的忽视状态和通常理解。“仁内义外”不再被视为仅仅是告子的孤见,甚至也不仅仅是战国时期的流行话语,而是儒家的正统思想。那么,儒家在仁义内外问题上究竟持何种立场呢?这个关乎儒学核心精神和正统的问题,亟待全面深入的清理。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人性中是否包含先天的德性根源的问题,有时候也表现为不同的道德实践场合,适用不同的规范的问题。  本文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