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M用纯净金属原料制备基础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h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高强度钢是结构材料强度的引领者,在航空、航天、高铁、风电、汽轮机、燃汽轮机等高端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中应用广泛。它总是采用最先进的纯净熔炼技术,代表一个国家的冶金最高水平。目前,超高强度钢多采用VIM(真空感应炉)+VAR(真空自耗炉)的双真空熔炼工艺,从超高强度钢开发之初,人们就注意到了纯净度与强韧性的关系,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研究。我国铁合金杂质元素的控制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这导致在VIM真空冶炼合金化过程中合金(金属铬和钒铁)中的杂质会进入金属熔池,使得超低Al和Ti元素的控制十分困难。本文提出采用EAF+LF+MC工艺流程生产高合金的纯净金属原料,该原料的Cr或V(根据钢种需要)等元素基本达到成品钢的要求。工艺特点在于:(1)在EAF熔炼时,重点解决普通工业纯铁中的Al、P、Ti、As、Sb、Bi等易氧化元素的去除问题;(2)在LF精炼前期通过氧位的控制,利用Cr、V、Al和Ti对氧的亲和力不同,实现Al、Ti氧化进入炉渣,而Cr、V合金化进入金属熔池。之后进行扒渣去除Al和Ti的氧化物。利用该工艺生产高铬或钒金属原料可以为VIM熔炼提供更为纯净的原材料,但是Al、Ti和Cr、V的选择性氧化控制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论文针对提出的新工艺,使用FactSage软件分别计算分析了 1600℃条件下,在体系内铬的质量分数为12%和钒的质量分数为0.5%时,元素铝、钛和氧的氧化反应平衡关系。计算结果表明:体系内氧的质量分数控制在0~0.08%范围内,可以发生Al、Ti氧化生成A12O3、Ti2O3和TiO2,而铬不发生氧化。同时体系内氧的质量分数为0~0.11%条件下,Al、Ti发生氧化反应,而钒以单质形式存在。由于热力学计算未考虑炉渣的影响,论文利用实验室1 kg二硅化钼电阻炉开展了渣金反应平衡的热态模拟实验,考察炉内加顶渣的条件下,合金元素和氧的反应平衡关系。实验温度选择1600℃,坩埚材质是高纯度MgO,渣系选择CaO-SiO2-MgO-Al2O3-FeO五元渣系。实验通过改变渣系中FeO质量分数来改变坩埚熔池内的氧位,实验的另一个变化条件是炉渣和金属的质量比(渣金比)。实验研究表明:渣中FeO的质量分数和渣金比对元素Al、Ti、Cr和V的氧化反应有明显的影响。当初始渣中FeO的质量分数为18.4%,渣金比为10%时,金属熔池内Al和Ti的质量分数可以被控制到0.005%以下,而Cr的收得率高达99.16%;而当初始渣中FeO的质量分数为24%,渣金比为10%时,金属熔池内Al和Ti的质量分数可以被控制到0.005%以下,V的收得率高达99.11%。最后基于液-液反应的薄膜理论和渗透理论建立动力学反应模型,计算分析熔池内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模型计算结果显示,熔池内Al和Ti的氧化反应速度很快,在15 min内反应就可以达到平衡。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
其他文献
金属镍具有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生产镍钢和非铁合金及高温合金。FFC法是一种直接电化学还原的新技术,在熔盐中电解固体金属氧化物制备金属或合金已经有广泛研究。目前,用FFC法处理金属硫化物是一个热点研究方向,此前已经有研究者进行了关于在熔盐中电解还原 CuFeS2、Cu2S、FeS、BaS、WS2、MoS2、TiS2、Al2S3 的研究,证明了 FFC法对固体金属硫化物的适用性和潜力。本文通过在等摩
惰性阳极在铝电解过程中不消耗或者微量消耗。电解总反应为:Al2O3=2Al+3/2O2电解过程中没有碳的消耗,生成了氧气。因此惰性阳极具有节能、减少环境污染等优越性。惰性阳极研究的核心在于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惰性阳极的腐蚀不仅与其本身的成分、结构有关,还与电解条件有关。金属合金阳极成本较低、容易制备、易成型的优点。因此本论文围绕金属合金阳极展开研究。本文研究了 Ni-Fe、Ni-Fe-10Cr、Ni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铜渣,其含铜量在0.5%以上,远高于我国铜矿可采品位,铜渣的堆积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目前工业生产中铜渣处理方式主要有火法贫化和选矿法,选矿法只针对硫化态铜渣,对铜渣要求较高,且基建费用高,占地面积广;火法贫化效果较差,能耗高,同时造成环境污染。基于上述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流程短、贫化效果好、绿色环保的降低渣中含铜的技术。本实验电热前床中高铜熔体和经沉降分离后的铜渣为原料
Fe-Al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抗高温氧化、耐热腐蚀性能和抗硫化性能,而且密度低、比强度高、耐磨性好、成本低廉。可作为新一代中高温结构材料和不锈钢替代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室温脆性及加工性能差,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本文采用高温机械合金化法制备Fe3Al粉体,考察了铁铝物质的量比、球磨温度、球磨时间、球料比、球磨机转速等因素对球磨产物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
目前,铝合金虽然在兵器、船舶、航空、航天、汽车、热交换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其常温下综合性能已进行了广泛深入系统的研究,但关于在较高温度使用的耐热铝合金的研究和开发仍不够充分,没有进一步开发新型耐热铝合金的思路。本研究的思路是将铝合金中的弥散相作为高温强化相,进一步提高耐热铝合金的性能。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能形成较多弥散相Al-Mn系铝合金为基础,通过调整合金化方案及采用适当的的预处理工艺,探究
中厚板在热轧过程中,温度的分布直接影响着包括轧制速度、轧制力、辊缝等轧制工艺参数的分配,同时温度也直接决定着钢板内部的组织结构,温度的差异往往会导致中厚板产品性能的差异。大多数中厚板厂对温度的监控主要是以红外测温仪测量的数值为主,无法直接为过程控制提供参考。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中厚板热轧过程温度场的模型,并采用实验测温结合反算算法求解换热系数,将其应用于温度模型中以提高准确性,进而准确计算钢
金属间化合物基微叠层复合材料(Metal-Intermetallic-Laminate,简称MIL)的设计理念与思想主要源于自然界中的贝壳珍珠层结构,它利用硬度高、弹性模量高的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强性层,韧、塑性较好的金属作为韧性层,以此交替叠加获得性能优良的先进复合材料。同时,由于金属间化合物优异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辅以微叠层复合材料独有的分层结构和界面效应,使得此类材料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
本文采用电导率测试、拉伸试验、SEM、XRD、DSC、TEM等方法,研究了 7B04合金分别在110℃、120℃、130℃施加不同强度直流电时效后,电流强度对试样的电导率、抗拉强度、延伸率等性能和时效析出相的数量、尺寸、分布的影响规律,主要结果如下:(1)110℃、120℃、130℃电流场时效后合金的电导率均高于常规时效,而且随着直流电强度的增大,电导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分别在200A/1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是指由同种或异种金属以一定单元层厚度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通过综合各组元金属在物理、化学和力学等方面的优势,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低成本、应用广等特点。现在的研究现状大部分局限于对立方体系,对密排六方体系的研究相对有限。本论文以具有相同晶体结构的密排六方系金属Ti和金属Zr复合而成的层状金属板为研究对象,采用累积叠轧结合后续冷轧技术制备了单元层厚度为亚微米的Ti/Zr金属层状复
作为高速列车的关键零部件,制动盘结构复杂,其芯部需要高强韧性,表面需耐磨性优良,我国制动盘制造技术储备薄弱,制动盘主要依赖进口。激光选区熔化沉积高铁制动盘是国内外的前沿领域研究新技术之一,常用的制造制动盘的材料为CrNiMo合金钢,由于其成分复杂,相变多样,利用激光选区熔化技术成形合金钢易出现变形开裂、控形控性困难等问题。因此,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技术,研究制备出无裂纹等缺陷的24CrNiMoY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