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文学教育理论,文学教育的内涵体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观念形态文学教育。指文学阅读产生的影响,体现了文学的教育功能及其价值导向;二、是社会形态文学教育。这是广义文学教育,包括家庭文学教育、社区图书馆、文化馆以及报廊、橱窗和各类文学社团等;三、是体制形态文学教育。指文学教育纳入到国家教育体制中,规定文学教育的目标、实施途径及评价机制等,往往以教学大纲、文学教材等形式出现,这种体制形态的文学教育最终落实到各级各类学校文学教育教学实践上。本文所论及的是有关胡适的观念形态文学教育和体制形态文学教育,是从价值层面和学校文学教育层面论述文学对人的影响、教育作用。由于对文学教育的研究极为匮乏,因此,胡适文学教育作为历史事件,我们要真正了解其理论框架用单向一元式思维只会无所适从,只能将其还原为现象本身,遵循其发展变化的具体进程、破坏与建设的两个面相才可能实现。尽管胡适没有专门论及文学教育的文献以及相关研究的匮乏性,但胡适生前在北京大学从事教学工作时间长达十八年之久,曾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校长等职,其文学教育观博大精深,散见于诸文献中。主要内容有三:一、胡适所处的文学背景、教育经历和文化心态共同决定了他的文学教育观。在新文学和新教育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推进这一前提下,胡适坚决地认为中国的白话文学作品是教授国语的最好教科书,将国民教育与文学革命紧密地结合起来。1920年,当时的中央政府教育部发出通令,要求中小学开始采用白话为教材。从那时以来,直到今天,凡受过教育的人,大体都能开口讲话,提笔写信、作文,这都是文学革命之赐,都是胡适倡导之功。二、纵向研究胡适的文学教育观体系。胡适将国语课作为宣传新文化、推行国语的最有力工具,以白话代替文言,为教育的普及创造了前提条件,对发展教育事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于提高普通民众的文化素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在中学国文的课程目标中确立了国语文学教育的重要地位,要提高人们对白话的重视,就必须从小教育学生看白话写成的书、用白话写文章。胡适作为新文学的倡导者,他的文学教育观是走在实用、进化和自由这一路线上,胡适的白话文思想奠定了他一生的基调,也是支撑胡适文学教育理念的基石。胡适的文学教育观以满足现代人的自由言说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解放,这离不开时势所造就的“五四”文学视点下移的宏观背景以及胡适自己的自由主义思想。胡适文学教育的核心是揭露并批判文言的弊病,文言在表情达意、教育实践、写人叙事等方面已不合时宜,于是胡适冲破一切束缚,宣判文言死刑,胡适对文学教育的思考越来越深入。并且,胡适对文学教育的意义、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教材、课程教学等多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规划,平等、独立、自由的思想贯穿其中,这是人的觉醒和发现在新文学教育上的体现,是时代的启蒙使命之所在。三、进行横向比较分析,通过与当代文学教育界大师的比较,从胡适的生活教育、阅读和写作三个方面论述以求证胡适教育思想的合理性和前瞻性,从而客观、全面地评价胡适文学教育观。胡适以开阔的视野、先进的理论、大胆的设想,促成了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改革,推动了文学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为中国文学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胡适的文学教育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当代文学教育的发展仍有借鉴与指导意义。当然,作为“五四”时代的产物,我们应当将胡适的白话文学教育观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我们在认识到胡适文学教育观的价值和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其存在的不足与弊端,它没有恰当地处理好传统与现在的关系,它过于强调文学语言的工具性,但它在那个时代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将永远彪炳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