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V89.6感染中国猕猴的免疫活化和功能变化及CD24-Fc对SIVmac239感染中国猕猴免疫重建的作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ouzhoudao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IDS/HIV-1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目前cART是AIDS/HIV-1防治的主要手段。虽然长期的cART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部分促进免疫重建,其成功的开展促使HIV-1的感染由致死性疾病变成慢性疾病,但是cART存在不能完全实现免疫重建,部分免疫重建也需要数年,药物的长期毒副作用以及免疫重建综合症等问题。目前研究表明cART对免疫重建的效果与进行cART前免疫损伤严重程度有关。在血浆病毒受到抑制时,免疫重建的效果受组织中低水平的病毒复制以及慢性活化的影响。目前伴随HIV-1的致病机制的逐渐解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多种免疫和细胞以及基因治疗已在动物以及临床水平开展了尝试,虽然这些策略大多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它们为AIDS/HIV-1治愈或功能性治愈带来了曙光。  慢性免疫活化是致病性免疫反应,其包含多个细胞和分子进程,在致病性HIV-1/SIV感染中,其加速CD4+T细胞丢失、促进免疫衰老、破坏免疫系统的再生能力、破坏免疫组织的结构进而影响细胞的自我平衡,慢性免疫活化还促进了慢性炎症形成,增加HIV-1感染并发症和死亡的的风险。慢性免疫活化是致病性HIV-1/SIV感染的特征,也是HIV-1致病机制之一,其与AIDS疾病进程相关。HIV-1/SIV感染导致的天然以及适应性免疫活化、病毒蛋白的直接作用、微生物移位作用、临床感染或隐性共感染作用、IFN-α和炎症介质的作用以及免疫调节反应的失衡等多种因素与慢性免疫活化相关。目前除cART外,免疫抑制剂、抗炎症药物、他汀类药物、抗共感染药物以及微生物移位的治疗等方法已进入临床病人的治疗试验,并显示出初步的疗效。  AIDS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是研究HIV-1致病机制以及AIDS/HIV-1防治策略的重要工具。多种SIV毒株以及基因工程改造的嵌合病毒SHIV已用于感染如猕猴、平顶猴以及食蟹猴等非人灵长类,以便研究HIV-1的致病机制,传播机制以及防治策略。中国猕猴被SIV感染后其病毒学和免疫学参数的变化,导致免疫损伤以及发病速率等与HIV-1感染人相似,它在HIV-1研究中的作用优于印度猕猴。SHIV89.6是减毒的嵌合病毒,其感染后对组织的损伤有限,对免疫学指标的研究较少,经过二轮体内传代获得的子代病毒SHIV89.6P具有很强致病性。目前SHIV89.6的致病性还不清楚。本研究发现SHIV89.6感染后127周内,42.86%的感染动物死亡。通过对正常猴、SHIV89.6感染后127周仍存活以及127周内死亡等三组动物免疫学参数的对比研究,我们发现SHIV89.6感染后病毒复制水平不高,对T细胞的动力学影响较小,但是感染后死亡组动物在死亡前免疫活化水平显著升高、IFN-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细胞功能发生多项异常,同时免疫活化标志的表达水平、IFN-α的表达水平以及T细胞的功能存在多种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高水平的免疫活化以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异常可能导致了SHIV89.6感染猕猴死亡。本研究对免疫活化作为HIV-1治疗干扰靶标提供依据,同时提示免疫活化以及细胞因子表达谱能够作为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指标。  免疫治疗是AIDS/HIV-1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抑制炎症反应以期抑制免疫活化是免疫治疗的重要途径。CD24-Fc能够选择性抑制DAMP导致的炎症反应,而HIV-1感染也能导致DAMP和炎症水平升高。本研究我们采用SIVmac239感染的中国猕猴动物模型,研究CD24-Fc在HIV-1/SIV感染中的作用,并探讨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治疗艾滋病免疫病理损伤的治疗策略。结果显示,CD24-Fc的安全性较高、耐受性较好,其对感染动物具有保护作用,表现为延缓体重的降低,提高感染动物的存活率。机制研究发现CD24-Fc不影响CD4+T细胞数,但是其能延缓病毒载量上升,通过抑制HLA-DR表达抑制CD8+T细胞活化,CD24-Fc有利于na(i)ve CD8+T比率、CD4+T以及CD8+T细胞功能能亚群的维持,有利于直肠和回肠Th17/Treg比率的维持,CD24-Fc处理还能使产生IL-21的T细胞比率提高,使Treg细胞比率降低,同时CD24-Fc处理对直肠中炎症因子以及ISGs的表达还具有抑制作用。结果提示CD24-Fc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在HIV-1治疗中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的最末端,配电网故障将直接导致用户停电,对社会和经济带来很大影响。因此,研究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故障点的迅速查找与隔离、停电时间和范围最小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为增强配电网故障定位的快速性、准确性、自动化程度,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故障定位技术的研究状况,对接地短路故障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了一种新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课程也逐渐被我们所接受和认识。新课程将着重深化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指导下,学生具有独立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让学生发挥主动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从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出发,将数学与艺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接受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教育中数学与艺术相融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融合途径,旨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
金鱼草的S-位点F-box基因,AhSLF-S2,已经被证明在S-核酸酶介导的自交不亲和(self-incompatibility,SI)中决定花粉的功能。它的克隆导致了一个植物特异的F-box基因家族,SLF(S-Locu
蛋白激酶Mzeta(Protein Kinase Mζ PKMζ)是近年发现的与长时记忆保持相关蛋白质。它具有持续活性,可促进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
本文主要从教师、学生等方面来探讨适合乡镇初中数学教学的相关对策。转化乡镇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任务十分艰巨,但又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程”。如果能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教师将
三相PWM电压型整流器具有注入电流谐波含量低、输出直流电压稳定可调、单功率因素下长期稳定运行、动态响应速度快、能量可馈等优点。相比传统的不可控整流及半控整流优势明显,日益成为各学者研究的热点。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掌握了三相电压型整流器的模型建立、三相静止坐标/两相静止坐标/两相同步旋转坐标/60~o坐标系的相互转换。本文提出了变指数趋近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且通过二阶系统来验证所提的变指数趋
学位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系统都出现了用电负荷的迅猛增长、最高用电负荷占全网比重逐渐增加和电网结构相对薄弱的现象,这导致受端系统对外来电力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使得暂态电压
生态安全问题是一个新的热点研究领域,在快速城市化地区,各种引发生态安全问题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生态安全已经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然而,以城市景观生态学和生态
一体化电力作动器(Integrated Electrical Actuator,简称IEA)取代传统液压作动器是航空航天及兵器领域功率电传(Power-ByWire,简称PBW)的重要特征之一,永磁同步电机以其结构简单
丝孢菌(Hyphomycetes)是无性真菌中的重要类群,分布广泛,生境复杂,本研究在国内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植被条件下采集植物基质,分离鉴定丝孢真菌,对样本中的丝孢真菌物种进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