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数量论是研究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理论,是现代货币银行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主要研究货币需求与供应的形成、变动及其均衡问题,传统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应量与价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长期以来被作为十大经济学原理在经济学界广为奉行。 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金融学家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变化之间呈非正相关关系,甚至是呈现反向关系。国内外许多学者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国外主要存在两大基本派别,一个是货币主义学派,另一个是经济衰退学派。国内的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分析,但不够深入。这些研究仍然局限于传统的实体经济领域之中,始终没有超出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两部门(即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分析框架,研究视野的狭窄和没有考虑变化了的经济金融形势是上述假说难以对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的非正相关关系作出合理解释的主要原因 本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近二十年来的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行了考察,发现货币供应量变动与物价变化之间的关系存在阶段性,究其原因就在于金融市场等虚拟经济部门的存在与发展。基于此本人在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虚拟经济部门日益成为现代经济的主导,整个社会正进入金融经济时代这一新的背景下,引入虚拟经济部门指标参数、运用统计分析原理及方法,对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的非正相关关系的成因作进一步探讨。 通过对引入虚拟经济的三部门(即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数量论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当我们把非货币金融资产这一新的变量引入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公式之后,传统货币数量论者无法解释的反常规关系迎刃而解。 在当今社会经济中,虚拟资产规模的扩大已经对货币供应问题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一旦我们考虑到虚拟资产增加这一新的变量对货币供应的分流作用之后,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的反常规关系便得到合理解释。 本文通过引入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部门将传统的实体经济部门的货币数量论拓展为包括资本市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广义货币数量论模型,在新的模型框架下分析发现,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成正比例关系只不过是一个特例而己。 正是在趋利性推动下,大量货币脱离传统实体经济部门的商品交易和生产过程,积聚在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虚拟经济部门追逐虚拟资产,结果导致资产价格膨胀,金融资产膨胀的直接结果必然是导致货币结构失衡,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关系的异化。这暴露的不仅仅是一个货币总量失衡问题,更多的是货币结构失衡问题,是虚拟经济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关系失调的表现和结果。 本人据此对我国今后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为了消除货币政策在总量调节方面的障碍,建议我国货币政策需要将目光更多地投向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 1、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我国未来货币政策制定和金融改革所应着重考虑的核心内容; 2、基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区别对待,不应搞一刀切; 3、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注重货币金融政策向农村的倾斜; 4、实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效衔接,用积极的货币政策补充财政政策的缺位,促进市场作用的发挥和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