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胆道闭锁的“肠-肝轴”微生态改变及诊断价值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1230ZXC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胆道闭锁(Biliaryatresia,BA)对大鼠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变化的影响,比较肠道内变化的菌群在肝脏中的情况,探讨肠道、肝脏菌群组成结构变化在BA诊断中的潜在价值。
  【方法】
  应用肝外胆管双重结扎手术对SD大鼠进行BA造模,采集BA大鼠模型术前3天,术后3天、术后1周、术后2周四个时间点的粪便样本,以及处死后的BA大鼠和正常大鼠肝脏样本,提取所采集样本的总DNA,利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鼠肠道及肝脏菌群丰度与多样性,重点分析比较肝外胆管双重结扎手术前、后大鼠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变化差异和菌群种属分类,以及BA时胆汁淤积肝脏与正常大鼠肝脏的菌群组成结构差异。
  【结果】
  1.肝外胆管双重结扎术后2周,大鼠胆管膨胀,胆汁无法排泄,造成肠道内胆汁减少、粪便颜色变白,并且肝脏因胆汁淤积出现外观棕黄、表面不平整、体积增大、质地变硬等胆汁淤积型肝硬化的表现。
  2.BA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肠道因胆汁减少在门层面上出现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增多,变形菌门、蓝细菌门减少;在科层面上出现梭菌科、韦荣球菌科增多,脱硫弧菌科、F16菌科减少;在属层面上出现梭状芽孢杆菌属、Allobaculum支原体属增多,瘤胃球菌属减少。
  3.肝脏存在细菌,肝脏因BA胆汁淤积在门层面上出现放线菌门增多,拟杆菌门、变形菌门、蓝细菌门减少;在科层面上出现韦荣球菌科、F16菌科增多,梭菌科、脱硫弧菌科减少;在属层面上出现Allobaculum支原体属、瘤胃球菌属增多,梭状芽孢杆菌属减少。
  4.肠道与肝脏菌群变化情况保持一致的是在门层面上,放线菌门增多,变形菌门、蓝细菌门减少;在科层面上,韦荣球菌科增多、脱硫弧菌科减少;在属层面上,Allobaculum支原体属增多。
  【结论】
  1.肝外胆管双重结扎术可用于大鼠BA造模;
  2.肝脏可能存在正常菌群,肠道菌群变化或胆汁淤积可导致肝脏菌群变化;
  3.BA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拟杆菌门增多可初步判断BA发生;
  4.肠道内梭菌科梭状芽孢杆菌属增多可能破坏肠黏膜屏障,导致韦荣球菌科、Allobaculum支原体属移位至肝脏;
  5.肠道内梭菌科梭状芽孢杆菌属、韦荣球菌科、Allobaculum支原体属增多,F16菌科、瘤胃球菌属减少对临床诊断BA具有潜在价值。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经超选择性兔眼动脉介入建立透明质酸致视网膜动脉阻塞模型  目的: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微导管超选择性眼动脉注射透明质酸,以构建透明质酸致视网膜动脉阻塞模型。  方法:于兔子股动脉处利用4F动脉鞘组进行穿刺,将HeartrailII导引导  管、微导管与导丝连接后沿血管鞘进入动脉系统,在导丝引导下将导管超选择性至眼内/外动脉起始处,注射混合稀释的透明质酸,再次进行超选择性减影检查,
期刊
目的采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检测原发性睑板腺囊肿患者的睑板腺组织形态学改变,初步探讨睑板腺形态的改变在睑板腺囊肿的的意义。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门诊就诊的20例原发性睑板腺囊肿患者以及2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被检查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睑板腺功能检查、泪液分泌检查等、IVCM检查。IVCM检测指标包括睑板
研究目的:  1、利用维甲酸建立昆明小鼠腭裂模型,为继续探索先天性唇腭裂的致病机制提供动物模型。  2、运用高通量测序的技术探索维甲酸诱导组的胚鼠与正常组胚鼠腭部组织的circRNAs的差异表达情况。  3、结合本课题组前期预测的在腭裂胚鼠腭部组织的显著差异性表达microRNA及相关靶基因结果,构建可能存在的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microRNA-靶基因网络,推测差异表达的circRNA
目的:膀胱是处于流体机械压力环境中的器官,其主要功能为贮尿及排尿。与膀胱充盈相关的压力(Pressure)在膀胱平滑肌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NF-κB和TGF-β1在膀胱的纤维化病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课题通过急性下尿路完全梗阻所致的膀胱内高压对膀胱组织中NF-κB和TGF-β1表达的影响,来探讨膀胱高压对膀胱的影响。  方法:取成年雌性健康SD大鼠90只(体重在250-350g,月龄在2
目的  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早期识别、及时治疗和预后判定提供线索。  方法  由两位检索人员制定检索策略,用关键词途径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万方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CochraneLibranry和Embase等英文数据库收录有关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用
慢性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反应有关,巨核细胞增殖发育成熟障碍和血小板生成障碍在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其详细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急性ITP患者在外周单核细胞、外周血T细胞、外周血B细胞均有差异表达的miRNA谱,揭示miRNA可能参与ITP的发病机制,但在血小板方面研究较少。不禁让我们猜想,对于慢性ITP患者,会不会也存在差异表达的
背景与目的:  在新确诊的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中有4%-10%伴有远处转移[1_2:|。常见的转移器官有骨、肺和肝。其中,肝转移的预后最差,同时因其异质性犬,也为临床的治疗増加了极大的难度。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首诊伴单纯肝转移患者各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分层治疗的可行性。  资料与方法:  收集1995-07-01至2015-11-09汕头大学医学
学位
会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