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与静的形态普遍存在于中西方的绘画作品之中,艺术家们把动与静作为一个角度来观察、表现生命的面貌。动静关系在画面中的存在实际上非常具体:构图的开合、笔墨的运动、空间的构造、形神的表现等等,都可以从动与静的角度去加以理解。本文运用比较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现代绘画的研究方法,力图以动静问题作为基点进入绘画、深入研究绘画的生成,以此来考察中西方绘画中的共同规律,从而实现指导绘画创作实践的目的。绘画中的动与静,包含了从画面形态到精神指向两个层面的含义。本文借用西方现代艺术心理学中的“视知觉”原理对动与静的画面形态进行辅助研究。通过把“视知觉”的相关概念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动静观念进行比较,如知觉力与“动势”、力场与“絪緼”、静与“动态平衡”……可以发现:动与静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了一种基本的画面形态——力的运动及平衡。探讨动静的问题,实质上是研究生命面貌的问题。我们应该以传达生命精神为目的而构造知觉力的形态。中国传统绘画中对神的追求不但提升了形的存在价值,也从更深刻的角度挖掘了动静的精神内涵。对绘画之“神” 的表现应该包含两个方面:所描绘对象的生命情态和艺术家心通天宇的思想境界。只有将二者合一才能构造完整的艺术生命,从而真正传达出绘画作品的神韵。动与静在绘画中的实现是建立在“抽象的真实”基础之上的。“抽象的真实” 超越了事物可见的表象,反映的是事物的神韵与规律,成为了“更高的真实。” 这一真实是对事物内部特征与深层结构的抽取。绘画中的乐舞特征正是对宇宙运动节奏的一种抽象表达方式。实现“抽象的真实”、实现动静从画面形态到精神层面的完整表达,其途径往往是通过艺术的想象。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现代绘画中所蕴涵的动静规律为当代绘画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方法、一种读画、赏画的方式和一条创作的思路,对于学术创新、教学探索都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