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耕地的急剧减少、城镇土地的低效粗放利用、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过大等土地利用问题依然存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农村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拉大的城乡差距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发挥土地的级差收益和市场配置作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的土地管理政策,同时其也是一定程度上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城乡建设用地挂钩适宜区的评价研究对于科学和合理的确定挂钩项目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围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剖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内涵,探索了挂钩适宜区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得出如下结论:⑴探讨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适宜区的评价方法,提出了分别评价农村居民点的拆J日适宜性和城镇地块的建新适宜性,再将二者分模式组合成挂钩适宜区的整体评价思路。该评价思路本身在符合政策要求的同时兼顾了挂钩实施成效和地方发展实际,可为挂钩项目前期研究和最终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⑵以挂钩政策条件约束下的居民点筛选为前提,从居民点整理数量潜力、复垦耕地质量预期和农民拆迁意愿三方面构建了居民点拆旧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空间分析的方法计算居民点聚集度指数和拆旧适宜性分值,将二者综合考虑确定挂钩拆旧适宜区。⑶从地质环境条件、区位条件、土壤质量条件三方面构建了挂钩建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分值分布规律将城镇地块分为适度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和优先建设区三类适建区域,进而运用规划限制修正的方法对评价分区结果进行修正确定挂钩建新适宜区。⑷定义了城镇化型、中心村内调型、自然村缩并型的拆旧区迁并模式和集中居住型、城镇建设型、产业发展型的建新区建设模式,并确定出各模式下评价对象的分类组合原则,为挂钩项目区备选库的建立和项目区选择提供参考。⑸以河北省任丘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聚集度指数大于0.20、平均拆旧适宜性分值大于0.70的十个居民点组合符合挂钩政策对于拆旧区的要求,可作为拆旧适宜区;经规划限制性修正后,建新适宜性分值在0.61-1.00区间的评价地块满足挂钩要求的同时兼顾了规划发展实际,可作为建新适宜区;二者分模式组合后可以体现挂钩整体项目区的自然适宜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