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际人口流动分布及城市网络分析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_k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信息网络、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大大地压缩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城市间交流频率增加、速度加快,原有地理空间结构被一种网络的关系所渗透和重构,大、中、小城市在不同空间尺度下互联形成了一种复杂多元的网络型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网络。以“流动空间”视角构建网络模型近年来成为城市网络主题下研究的新范式。具有定位服务的互联网应用连续、稳定地记录其用户的出行轨迹为城市网络研究提供了新型数据源。依托高德跨城出行时空大数据,构造了全国城城人口流动网络及城市间关系矩阵,通过时间划分、GIS空间表达、社会网络分析指标体系和修正的引力模型对区域网络空间特征进行解构,对中国、中国长三角城市群人口流动分布规律、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城市间联系强度等问题展开时空分析或评价,并尝试性地分析了推动城际人口迁徙的关联性因素。本研究旨在为调整区域资源配置、人口政策制定,区域一体化协作与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提供科学决策参考。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工作日和休息日这两个平日时段的人口流动较为稳定、城市的流入与流出型较为一致。相较平日时段,春运时段的流动人口较为活跃,迁徙距离明显增加。春运时段的“返乡期”和“返工期”的人口流动方向基本呈对称现象,尤其是节后由中部省份大规模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的空间指向,使中部地区出现较大的人口“洼地”。(2)中国的流动人口在空间上呈现“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流动人口集散体系具有层级分异特征,数量上呈现出金字塔式的分布结构。在空间组织形式上,中国城市网络中心性与扁平化趋势共存,表现在高值流动与高等级城市少,但是集中了大量了流动人口,而低值流动与低等级城市多,但是这些城市间的联系较为微弱和分散。其次,流动人口指向具有向“邻”性和向“优”性选择的双重特征。以城市群为基底的流动人口分布格局形成,不同的城市群各自有不同的但较为固定的人口输入输出通道。(3)长三角人口流动空间体系网络格局大致呈以南京、上海、杭州和宁波为支撑节点的“Z”型结构。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集聚程度较高,城市网络发育较成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程度较高。(4)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权力”中心,与较多城市发生流动关系。而江苏省的苏州市是长三角城市群内吞吐量最大的流动人口集聚中心。并且,江苏省的省内流动量在每个时期都较高;安徽省在“返乡期”的流入较其他三个时段有所增加,在“返工期”的流出激增;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在“返工期”的流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5)地理距离是人口迁徙的重要摩擦阻力;城市间交通的可达性与便利程度是人口流动的必备物质基础。
其他文献
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各类关系均可以抽象成一个个网络,且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性,即社区结构。它真实地反映了网络结构背后所蕴含的各类特征,如社交网络中潜在的兴趣小组、引文网络中的学科关联性、蛋白质网络中的潜在功能模块等。这类网络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对动态网络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分析、预测网络中的个体行为,实现精准群体推广,大幅降低营销成本;发现、探索潜在关联关系,实现高效目标搜索,提高进程效率;理解、挖掘未知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人们对于医疗资源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结合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医疗发展如火如荼。考虑到宫颈癌对女性健康的巨大危害以及早期筛查预防对于早期癌变检测的有效性,结合人工处理宫颈细胞样本图像费时费力的同时准确率也无法保障的现状,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宫颈细胞图像自动化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真实环境下宫颈细胞图像存在的细胞重叠粘连较多、图像像素尺度极大、检测精度达到区域级别即
膜分离作为一种高效低能耗的环境友好型分离技术已被广泛研究及应用,其中膜的通量和截留作为评价膜性能的两个关键指标,对膜在分离应用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本课题基于多孔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LZU1),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新型复合膜的开发及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首先,选用聚醚砜(PES)微滤基底代替传统超滤基底,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室温条件下在PES底膜表面原位生长COF-LZU1,通过调节反应单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信息无障碍就引起发达国家的注意。让更多的残障人士、老年人等信息获取弱势群体通过互联网获得平等信息获取机会、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推进信息无障碍的目标。我国的信息无障碍发展比发达国家起步晚,即使目前仍有差距,但是现在信息无障碍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国内正在获得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帮助,并取得了相应成就。公共图书馆网站作为一个蕴含无数数字信息资源的信息知识传播中心,肩负着缩小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采取粗放型生产方式,农业经济发展建立在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高消耗、低利用和污染物高排放基础上,造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可持续发展严重受阻。因此,需要寻求生态友好的农业发展模式,突破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循环农业遵循“3R”发展原则,保护生态环境,资源高效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模式之一。近年来,我国循环农业蓬勃发展,形成一些典型模式,需要科学依据评价这些模式应用的可行性
学位
随着智能语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相关应用的兴起,声学场景分类(Acoustic Scene Classification,ASC)已逐渐被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是利用音频信号处理和深度学习技术完成对声学场景(家庭、公园、街道场景…)的识别与分类,从而达到识别周围环境的目的。针对声学场景分类问题,本文从3个角度展开研究,分别是基于传统声学表征的声场分类、基于端到端的声学建模及基于多特征系统的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纺织业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生态环境中存在大量难处理的印染纺织废水。本文以聚丙烯无纺布织物(PP)为基材,通过辐射接枝的手段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进行预处理,后续分别选择胺类和β-环糊精,针对GMA支链的环氧基团进行开环,分别制备了用于催化还原4-硝基苯酚的PP-g-EDA@Ag/Cu、PP-g-DEA@Ag/Cu和用于吸附双酚A和其他染料的PP-g-βCD。本论文主
代码异味是由开发人员不良的编程习惯或者违背设计原则而引入的深层次软件质量问题,是糟糕的代码或设计的体现。在实际的软件系统中,一个类或方法可能同时存在多种代码异味,且一些代码异味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起频繁出现的概率较大,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降低,增加了软件系统的复杂度和可维护性难度,从而导致软件质量明显下降。此外,代码异味有多种出现形式,如方法级的代码异味往往引起类级的代码异味
人类的皮肤位于人体的表面,是影响外貌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体抵抗疾病侵袭的重要屏障。皮肤色素分离,通过分析人体皮肤的彩色图像,从图像中分别计算提取出,色素的相对含量和分布数据,其中包括皮肤中的两种主要色素:黑色素和血色素。皮肤镜的图像分割,目的是为了检测皮肤损伤区域的位置和边缘轮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计算机分析皮肤色素分布,对化妆品和医疗行业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同时,计算机辅助诊断广泛应用于
宫颈癌是一种高致死率的妇科疾病,严重危害着女性的健康。目前,针对宫颈细胞的处理方法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三大步骤,分别是细胞分割、特征提取和特征融合、细胞分类。传统的宫颈细胞处理方法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割的准确性和手工制作特征的有效性,且任意一个环节的处理都会影响最终的检测效果。目标检测算法将目标分割和识别合二为一,不需要任何的预分割步骤,只要能够保证检测算法的有效性,就能够保证最终的检测效果,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