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Lateral Meniscus Posterior Horn)MRI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观察评估行ACL重建时LMPHT(撕裂长度小于15mm、大于15mm且小于20mm,均未累及腘肌腱)部分缝合、部分原位保留与单纯行ACL重建(无半月板损伤)临床疗效,术后随访MRI,对部分患者进行二次膝关节镜检查,评估半月板愈合情况,为治疗ACL重建时LMPHT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2010年至2019年因急外伤引起的ACL急性损伤行ACL重建的13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术前完善核磁共振检查,术中根据关节镜验证术前核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术中在进行ACL重建手术治疗同时,根据外侧半月板后角损伤类型不同,设置A1组33例原位保留LMPHT(撕裂长度小于15mm),平均年龄52岁,A2组27例缝合LMPHT(撕裂长度小于15mm),B组25例单纯进行ACL重建(半月板无损伤),平均年龄34岁。C1组28例原位保留LMPHT(撕裂长度大于15mm且小于20mm),平均年龄30岁。C2组25例缝合LMPHT(撕裂长度大于15mm且小于20mm),所有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半月板撕裂均未累及腘肌腱。ACL重建术后进行平均11±2个月(8~16个月)随访和回顾性分析。通过Lyshol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的体格检查评估和功能状态评分,所有随访患者都进行二次MRI核磁共振检查,部分患者进行了二次关节镜手术评估。结果:138位患者资料被用纳入本次实验,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末次随访时,各组患者Lysholm评分,和IKDC主观评分较术前均有所提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1、A2、B组术后临床结果,包括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各组间两两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在C1、C2随访MRI的患者中,MRI矢状位图像显示的半月板愈合率情况分别为27(96.43%)和24(9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包括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C1与B组、C2组统计结果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2组和B组间对比无统学计差异,18名患者进行二次关节镜手术。结论:1.在进行膝关节ACL重建时,如果存在外侧半月板后角稳定的撕裂,撕裂长度小于15mm,且撕裂未累及腘肌腱,保留稳定的外侧半月板后角进行ACL重建,与半月板缝合、无半月板损伤时单纯行ACL重建相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2.在进行膝关节ACL重建时,如果存在外侧半月板后角稳定的撕裂,撕裂长度大于15mm小于20mm,且撕裂未累及腘肌腱,保留稳定的外侧半月板后角进行ACL重建,与半月板缝合、无半月板损伤时单纯行ACL重建相比,影像学统计结果无统计学差异,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在行ACL重建时,制定外侧半月板后角部分撕裂的临床决策时应考虑以上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