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霉素通过mTOR/p70S6K信号通路改善碘克沙醇所致糖尿病大鼠肾损伤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2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应用含碘对比剂后而出现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已成为导致医源性急性肾衰竭发病仅次于肾灌注不足和使用肾毒性药物的第三位原因,有研究发现高糖环境下更容易诱发CIN,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虽然相关研究众多,但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多项研究发现对比剂急性肾损伤中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mTOR和P70S6K去磷酸化失活现象增加,雷帕霉素是mTOR抑制剂,近年来研究发现mTOR与雷帕霉素和肾脏疾病具有密切的关系,参与了多种急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1]。雷帕霉素能通过抑制mTOR增加自噬水平,缓解大鼠肾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其是否能通过mTOR/p70S6K通路调控自噬以治疗糖尿病CIN大鼠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以上,本研究采用股动脉注射碘克沙醇法建立CIN大鼠模型,观察雷帕霉素对糖尿病CIN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探讨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其中的调控机制,为临床CIN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1.不同粘度碘克沙醇在糖尿病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及自噬的介导作用目的:观察不同粘度碘克沙醇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对比剂肾病防治提供实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SPF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6个组:假手术组(Sham组),270型碘克沙醇组(270’IO组),320型碘克沙醇组(320’IO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270型碘克沙醇组(DM+270’IO组),糖尿病+320型碘克沙醇组(DM+320’IO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模型,采用股动脉给药法予以干预,分别观察各组大鼠尿液中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含量;血中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浓度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TUNEL检测肾上皮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各组大鼠Scr、BUN、KIM-1、NGAL、MDA的表达明显升高,SOD及GPX表达明显降低,且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损伤及细胞凋亡情况,与DM组相比,270’IO组及320’IO组大鼠Scr、BUN、KIM-1、NGAL、MDA的表达有所升高,SOD及GPX表达有所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结果提示DM组、270’IO组及320’IO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破坏不明显,细胞排列基本规则,仅见少量肾小管细胞空泡变性及细胞凋亡,与DM组、270’IO组及320’IO组相比,DM+270’IO组及DM+320’IO组大鼠Scr、BUN、KIM-1、NGAL、MDA的表达明显升高,SOD及GPX表达明显降低(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DM+270’IO组及DM+320’IO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破坏严重,可见肾小管空泡变性,细胞脱落至小管腔,肾小管结构破坏严重,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此外,高糖环境下,碘克沙醇显著下调LC3、Beclin 1蛋白的表达(P<0.05),与DM组、270’IO组及320’IO组相比,差异显著,而与DM+320’IO组相比,DM+270’IO组对糖尿病大鼠损伤较轻。结论:等剂量下高粘度碘克沙醇对糖尿病大鼠肾功能损伤更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自噬水平,促发氧化应激反应,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关。2.雷帕霉素减轻碘克沙醇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及对自噬的调控作用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碘克沙醇所致糖尿病肾损伤大鼠肾功能影响及对自噬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对比剂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SPF级SD大鼠45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320型碘克沙醇组(CM组),糖尿病+320型碘克沙醇组+雷帕霉素(RAPA),采用股动脉注射碘克沙醇法建立对比剂肾病动物模型,RAPA组予以雷帕霉素腹腔注射,余组予以等量25%DMSO溶液腹腔注射,观察各组大鼠血Scr、BUN表达情况,ELISA检测各组尿损伤标志物KIM-1、NGAL及氧化应激标志物SOD、MDA、GPX表达情况,HE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观察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的表达。结果:与DM组相比,CM组大鼠Scr、BUN、KIM-1、NGAL、MDA的表达明显升高,SOD及GPX表达明显降低(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破坏严重,可见肾小管空泡变性,细胞脱落至小管腔,肾小管结构破坏严重,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约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32%(P<0.05),经雷帕霉素干预后,RAPA组大鼠Scr、BUN、KIM-1、NGAL、MDA的表达明显降低,SOD及GPX表达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可见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减轻,脱落减少,肾小球萎缩减轻,水肿充血减轻及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与CM组相比,RAPA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明显减轻,约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18%(P<0.05),此外雷帕霉素可以显著上调LC3、Beclin1的表达。结论:雷帕霉素可以显著减轻高糖环境下碘克沙醇所致大鼠肾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大鼠肾脏自噬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3.雷帕霉素通过mTOR/P70S6K激活自噬抑制碘克沙醇所致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碘克沙醇所致糖尿病肾损伤大鼠肾mTOR/P70S6K通路的调控作用,初步探讨其对CIN大鼠自噬的调控机制,为临床防治对比剂肾病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SPF级SD大鼠45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3个组:糖尿病+320型碘克沙醇组(CM组),糖尿病+320型碘克沙醇组+雷帕霉素(RAPA组),糖尿病+320型碘克沙醇组+雷帕霉素+自噬抑制剂3-MA(3-MA组),采用股动脉注射碘克沙醇法建立对比剂肾病动物模型,RAPA组予以雷帕霉素腹腔注射,3-MA组在RAPA组基础上于建模前2h腹腔注射自噬抑制剂,余组予以等量25%DMSO溶液腹腔注射,观察各组大鼠血Scr、BUN表达情况,ELISA检测各组尿损伤标志物KIM-1、NGAL及氧化应激标志物SOD、MDA、GPX表达情况,HE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观察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的表达及mTOR/P70S6K通路蛋白的调控作用。结果:与CM组相比,RAPA组Scr、BUN、KIM-1、NGAL、MDA的表达明显降低,SOD及GPX表达明显升高(P<0.05),病理学可见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减轻,脱落减少,肾小球萎缩减轻,水肿充血减轻及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与CM组相比,RAPA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明显减轻,约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21%(P<0.05),此外雷帕霉素可以显著上调LC3、Beclin1的表达(P<0.05),抑制mTOR及p70S6K蛋白磷酸化(P<0.05)。而加入自噬抑制剂后,RAPA这种改善作用及调控机制明显被抑制。结论:雷帕霉素可以显著减轻高糖环境下碘克沙醇所致大鼠肾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mTOR/P70S6K信号通路,增加大鼠肾脏自噬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冰岛的一座火山脚下,一家新开的工厂采用新除碳技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石化,让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无处可逃"。这家名为Orca (源自冰岛语,意思是"能源")的工厂在冰岛西南部的赫利舍迪地热发电站开展这一前沿的工作。该工厂的收集器在通过前端的风扇吸入周围空气后,会去除空气中的大部分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尾端的排气扇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出。
期刊
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以及激素治疗等。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在诊断时处于疾病早期且预后良好,但仍有20%的中晚期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转移和复发。子宫内膜癌干细胞(Endometrial cancer stem cells,ECSCs)是子宫内膜癌细胞中数目较少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点是进行性记忆丧失和认知功能障碍,可伴有各种精神症状和行为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认为Aβ激活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重要的病理机制。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及其他异常聚集的蛋白能够激活炎症小体,可促进关键性致炎因子IL-1β等的成熟和分泌以参
目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多在妊娠中晚期发现,GDM不同于孕妇妊娠前已诊断的糖尿病,通常在分娩或终止妊娠后血糖很快恢复至正常水平,是妊娠期间最常见的血糖代谢异常类型。GDM对孕妇及胎儿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孕妇的短期不良结局包括子痫前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出血、引产、早产等,胎儿的短期不良结局
目的: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恶性肿瘤,其患者总体发病率约占全部脑恶性肿瘤的40%-60%。胶质瘤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级别,其中以IV级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各种恶性程度最高。目前对于包括GBM在内的胶质瘤,临床上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两方面:即最大范围进行手术切除,及同时术后采用标准的放疗和化疗。多数患者在即使在这种治疗情况下,也容易出现肿瘤复发且预后不良。考虑到胶质瘤复杂的特异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