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钩花点叶派”绘画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bush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绘画是在继承宋元遗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尤其是花鸟画一科,较山水、人物兴盛,花鸟画家不但人数之多为前代所不及,而且在画法与画体方面也有了新的发展。首先是对两宋“院体”画的继承,其代表人物有边景昭、林良、吕纪等人;其次是对元代“文人画”的发展,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派”为主,包括后来的陈淳、徐渭、周之冕等。明代的花鸟画基本上是沿着这两大脉络而发展的,但是,部分绘画史论家在编写绘画史提到明代花鸟画时,有另外一种分类方法,即工笔派、写意派、钩花点叶派,比较有代表的就是郑午昌先生的《中国绘画全史》。另外,还有陈师曾先生的《中国绘画史》也是类似的分法,要么就是像俞剑华先生在《中国绘画史》中的分法,把明代花鸟画分为写生派、临古派、写意派、钩花点叶派和其余派别不明者。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把钩花点叶派作为一个单独的画派提出,这一观点突出了“钩花点叶派”在中国花鸟画史上的地位,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及思考。首先,这种以一种绘画技法而命名的画派是否有其合理性?其次,该画派的画家有着怎样的共同的审美取向?另外,有人认为“钩花点叶体”出自于周之冕,此观点是否有失偏颇?出于对该画派的种种疑问,本文将对明代“钩花点叶派”绘画进行研究。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要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研究对“钩花点叶派”有一个更准确和更深刻的认识。首先,通过对该画派称谓的提出和对其画法的探源来研究它的产生;其次,通过这一画派的主体创作方法与“点花点叶”和“钩花钩叶”的审美比较来研究该画派绘画独特的审美取向;最后,通过对该画派的历史地位及影响的研究来重新认识“钩花点叶派”。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一是“钩花点叶”这种画法并非为周之冕所独创,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宋代;二是分析出对“钩花点叶派”概念有两种可能的界定:一种是以钩花点叶这种技法为主要创作方法的画家群体构成的绘画流派,另一种是以周之冕为代表,以他的后继者为群体的画家所构成的派别;三是“钩花点叶派”独特的审美取向——俗世之美,“钩花点叶派”表达的美既不像宫廷画那样只表达富贵之美,也不像文人画那样一味传达野逸之美。“钩花点叶派”绘画在题材上,选取平时生活中所见之物;在表现手法上,既有工细的也有粗放的;其审美在满足平民趣味的同时又不失雅度,可以说是谐俗而入雅。
其他文献
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史中,书法是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而帝王书法作为一个独特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朵奇葩。帝王一方面尽展书法艺术的才情和认知,另一方面以其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
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进步浪漫主义艺术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注重音乐的灵感与诗化,即兴式的幻想,文学标题和语言特性的旋律是他作品独有的特点。他将古典的结构与浪漫
期刊
期刊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平山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生活点滴中艺术熏陶造就了阎三妮民歌演唱的艺术成就。阎三妮作为平山民歌和河北山歌“信天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她即兴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