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身份与空间书写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angy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苏·奈保尔出生于特立尼达,随后求学并迁居英国。结合自身国内外的生活经历,他创作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以奈保尔的父亲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毕生寻求房子的经历,为其早期写作生涯的代表作之一。这本小说营造了交融错杂的空间,刻画了人物的畸形身份,揭露了奈保尔对殖民地矛盾的价值观,尤其是他的出生地特立尼达,为其写作生涯奠定了基调。本篇论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主要研究小说的物理空间,力图呈现后殖民社会的多层概貌。古老的哈奴曼大宅代表着传统社会的枷锁,临时住处象征着变革社会的动荡,毕斯沃斯先生自己的房子则影射了现代化社会的伪善。第二章重点关注小说人物的精神空间,研究他们所形成的畸形身份。随着物理空间层次的转换,毕斯沃斯先生、莎玛和他们的孩子不断改变原有身份,积极、消极或无意地塑造新的身份。第三章通过展开小说中多样的社会空间,揭示出奈保尔对殖民地矛盾的价值观念。小说人物在探求精神空间的过程中,反映了进步与落后共存的社会现状,其中涵盖种族问题、等级制度及性别差异,体现出奈保尔对殖民地人复杂的态度。小说通过描绘前殖民地特立尼达,呈现殖民地复杂的社会现状,不同的物理空间相互交融。当地居民穿梭于传统、变革和现代之中,不得不放弃先前的文化身份,从而去探索新的文化身份。面对人们所形成的畸形文化身份,奈保尔重新审视种族、阶级及性别空间,既欣喜于社会所取得的进步,又悲哀于社会所暴露的问题。因此,小说通过建立物理、精神及社会空间三者的关系,不仅指明了多层社会所导致的畸形身份,而且揭示出奈保尔对殖民社会矛盾的价值观念。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炎症反应被认为是贯穿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启动、形成和发展全过程,而其首要和最早环节是内皮功能障碍,因此,保护内皮细胞功能及抗炎症治疗,在AS
汉语副词“再”在日常生活当中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副词,而且我们从初级阶段已经开始学这个词。这个词看起来很简单易懂,但是实际上它的语义、语用及句法功能相当复杂,而使外国
壮族民歌题材丰富,曲调鲜明,拥有着深厚的壮族民俗文化底蕴。《壮锦谣》是一首描写刻画壮族文化与生活的歌曲,作为创作型民歌,歌曲在作词上选择了汉语,但是在歌词写作时仍然
本报告基于作者为以色列网络安全公司Logical Form担任翻译的经验撰写而成。在此次口译任务中,作者的主要职责是帮助Logical Form公司与中国公司进行沟通,讨论合作事宜并最终
本文在陳兆鼎《陳後山年譜》(1937)與鄭騫《陳後山年譜》(1984)二家年譜的基礎上,兼采《宋史》本傳、任淵《後山詩注》、冒廣生《後山詩注補箋》與北宋名家年譜、詩文別集等
本论文着眼于一位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篇章的大器晚成型作家——井上靖,通过解读其新闻小说《化石》和《星光与祭礼》,来考察日本经济高度增长时期的生死观。井上
本文是一篇英译汉翻译报告。翻译的材料是由佩内洛普·彼得森、伊娃·贝克和巴里·麦高(Penelope Peterson,Eva Baker和Barry McGaw)主编的《国际教育学百科全书》第三版第三
藏族中篇小说仅有30年的发展历程,但创作者们始终以“文学即人学”的文艺观为主,使得作品的内容贴近现实,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特别是近十年创作的藏族中篇小说的思想内容上,
《新古今和歌集》是在平安时代向镰仓时代变迁的动乱时期下编纂完成的敕撰和歌集。《新古今和歌集》的歌风与《万叶集》《古今和歌集》的歌风并称为三大歌风。而《新古今和歌
蒙古族风格抒情歌曲是现代北方草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歌曲的曲调具有鲜明的蒙古族音乐风格,歌词内容描绘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与思想,展现出巨大的艺术魅力与艺术价值,积极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