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诗意与沧桑 ——范稳“藏地三部曲”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dl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域之上,是尘埃落定的地方。在范稳的笔下,“藏地三部曲”所呈现出的是带有人性悲悯意识的西藏。人性的悲悯,让藏地人的生命由沸腾走向平静。面对外来宗教文化的冲突,悲悯让异质文化水乳交融。悲悯意识是贯穿于藏地的大爱。本文试从西藏历史、人物形象、情与理以及书写方式等不同角度,探讨西藏大地上的历史与宗教,人物与情感。第一部分,试从藏域宏观视角出发论述西藏历史、宗教与文化的冲突与演变。在历史的缝隙里,处处流露着这里的神秘与苍茫。百年来,西藏经历了社会转型与宗教的冲击,随之而来的还有文化观念上的变化。文学总是温柔的书写历史,在范稳的笔下,西藏的历史在人物的变化与见证下缓缓而来。第二部分,试论述藏地之上的生命。在这片土地之上,万物都是这里的精灵,藏地人在这里活出了生命的高度。活佛与传教士在这里交流对话,让祖国的藏文化屹立于世界,成长在阳光下。值得一提的还有范稳笔下伟岸的女性形象,女性孕育生命,滋养哺育着子女,正如这藏族大地一般,沉默但却极具力量。她们有自主的意识,有爽朗的性格,不输男性,作品的字里行间倾注了作者对女性的关注与尊重。第三部分,将大地上的“情”与“理”进行集中论述。藏地之情,具有极端性。人们信仰中的虔诚从不是被动的,并且极其单纯。作家范稳,正是怀有对这片土地和对文学写作的最高敬意,十年成书,铸就经典。在金钱与利益的羁绊下,父子之间、兄弟之间便显示出了不同的选择与距离,但草原上的恩怨情仇也最终都将归于和平。爱是这里的最高信仰,一切信仰最终都指向人心的宁静,爱便成为了高于一切的力量。藏地之上,宗教是一种有情怀的信仰。这里的哲学都带有悲悯的意识,自始至终指导人和解矛盾,指导宗教共荣共生。第四部分,从叙事学的角度,将三部曲的作品书写方式进行论述。分别从神秘叙事、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四个方面,进一步感悟范稳的“藏地三部曲”。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卢梭是法国影响力最大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更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之父。卢梭一生著述甚多,晚年时期《忏悔录》的出现更将欧洲近代传记文学带入到一个新的纪元,并对世界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0世纪初期,卢梭思想及其《忏悔录》伴随着“五四”运动和“西学东渐”的双重文化语境进入到中国,并掀起了一股“卢梭热”。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卢梭《忏悔录》的进入,国内学者不仅掀起一股译介高潮,译本众多且数次再版,评论界
学位
状态变化动词为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动词,蕴含了事物性质、组成发生转变的动态事件。此类动词的论元结构复杂多变,包含及物、不及物和及物与不及物交替(致使交替)三种情况。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性质特征描写和致使交替的派生问题上;汉语状态变化动词在此两方面的研究都还不多。本文结合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语法对汉语状态变化动词的特征进行分类描写;进而聚焦交替次类的派生,总结分析现有分析的不足,提出该次类的语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