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循环作用对非饱和土物理力学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o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冻融循环是一种随温度升降普通存在于大自然中的一种物理现象,由此会带来非饱和土孔隙中水分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会发生反复冻结融化。在冻融过程中,非饱和土结构受到冷生作用,会导致冻融前后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会给工程界尤其是水利工程诸多不利影响。在路基修建、边坡治理和土石坝等工程修建活动时,会使土体受到冻融作用,从而在相关的变形和稳定性分析中,需要考虑冻融后其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虽然,目前冻融循环作用对土相关特性研究比较翔实和深入,但对于冻融作用下多变量研究并不是很充分,没有综合性的规律提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以长江中下游非饱和粉质粘土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冻融次数、密实度、饱和度三重因素的影响,较为充实地研究了经过冻融后的物理力学性质的演化规律,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  1)自主设计了一套非饱和渗透自动采集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自动控制、加泄压等模块组成。由于土体的渗流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尤其是高密实度的渗流更是如此,通过压力传感器回传装置,可以实现实时、连续采集,在冻融过程中获得渗透系数与变量之间变化过程。并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解决了边壁渗流等问题,最大程度上减少对数据精准性干扰。  2)确定非饱和土各个密实度下最佳含水率。冻融循环是将水作为桥梁对土结构性能发生作用,非饱和土中水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冻融作用的效果。不同密实度下都有一个下限的含水率,通过准备试验,将本试验各个密实度下的最佳含水率确定出来,为冻融作用对非饱和土物理力学性能影响研究提供试验基础。  3)分析渗透性与不同初始状态的非饱和土之间的关系。在以冻融次数为变量时,得出无论初始状态如何,渗透性都会随之而增加,且饱和度越高变化越明显。以饱和度为变量时,同一种干密度下,饱和度越高,渗透性变化越明显;同时,整体趋势呈现平稳直线段—直线上升段—曲线上升段三个阶段。在以干密度为变量下,渗透性与干密度存在一种指数函数的关系。  4)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对压缩模量的影响规律。冻融作用必然会改变土结构性能,是一种类似风化作用导致土体劣化。试验研究表明,随冻融次数增加,变形模量会减少趋向于一个稳定值。而以饱和度为变量,在次数增加条件下,两者由曲线转为直线性变化。除此之外,经过冻融作用后,在饱和状态下进行剪切试验发现变形模量大于非饱和状态形式下的模量。
其他文献
修建大坝工程为人类提供防洪、发电、灌溉等效益的同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备受国内外关注。大坝的修建对上下游河段会产生物理阻隔作用,致使河流生态因子发生明显的变化,对水生
  "一带一路"既是经济战略,也是文化战略。地方志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推动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信息交换。要发挥地方志的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时分别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
会议
  作为联系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桥梁之一,方志应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载体,成为文化软实力的硬基础。山西地方志浓墨重彩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可贵的晋商精神、优越的区位形势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被定位"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①的新疆,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的
本文以栉孔扇贝(Chlamys ferreri)为研究对象,利用细胞松弛素B(CB)抑制栉孔扇贝受精卵第一极体(PB1)释放,获得四倍体材料。研究在不同环境和营养条件下,药物诱导后的栉孔扇贝
  明代是新疆发展极其特殊的时期,也是新疆政治、民族、文化、宗教发展极其重要的时期:地方政权割据、民族格局基本形成、伊斯兰教占据统治地位、维吾尔文化得到极大发展。明
  历史上景德镇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是通过陶瓷贸易这一特殊平台进行的。本文以方志文献为依据,以地方文献和历史典籍为佐证,勾勒出景德镇陶瓷历史发展脉络,阐述景德镇与"一
中小房企融资难,人们一直认为是担保体系不完善,或者银行不支持。事实上,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水平不高。金融能力已经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投融资能力将
  史志网站及其数字化资源能够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中国,有助于解决沿线各国、各地文化差异,有助于促进沿线各国、各地经济发展。分析各地全国史志网站现状,比较16家典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