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驱动乡村社会重构的特征与机制研究——以浙江湖州顾渚村为例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乡村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而乡村重构是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乡村社会重构作为乡村重构的最终目标,也是乡村空间重构和经济重构的支撑保障,同时“以人为本”的乡村振兴理念也要求更加关注乡村社会主体的发展,因此乡村社会重构研究成为乡村研究的重要内容。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地区的新兴发展要素和新兴发展动能,为推动乡村社会重构、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量。关注旅游驱动下的乡村社会重构可进一步揭示乡村社会主体的变化特征及其背后的内在机理,也能更好地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本文在系统梳理乡村地域系统人地关系研究、乡村重构研究、旅游对乡村影响研究和乡村社会演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乡村重构理论、社会变迁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典型旅游乡村湖州市顾渚村为例,探讨了在旅游要素的驱动下乡村社会重构的特征及其机制。在深入案例地进行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对当地居民、旅游从业者、政府工作人员、行业协会人员等利益相关者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得大量文本资料和问卷数据,通过扎根理论编码策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乡村居民视角出发,基于人自身、人与人、人与地三组关系的变化,分别从社会主体、社会关系、社会空间三个方面分析乡村社会重构的特征,并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建构了旅游驱动下乡村社会重构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的发展改变了乡村居民的原有身份,乡村居民从农民、打工者转变为旅游经营者,实现了社会身份的重构。其中,乡村中青人的返乡创业改变了乡村原有的人口结构,同时也使乡村家庭结构回归完整,呈现大家庭化趋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乡村居民的就业结构,呈现出高度旅游化特征;就业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收入结构的变化,乡村居民收入结构逐渐多元化;乡村居民的支出结构也由之前的日常生活支出主导转变为投资性支出主导;旅游的发展也使得乡村居民生活方式逐渐现代化,思想观念不断更新。(2)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大量外来人员进入乡村,乡村社会关系格局逐渐从“差序格局”转变为“多元格局”,实现了社会关系的重构。其中,乡村中青年人的返乡使得亲缘关系回归圆满;乡土地缘纽带的延续与旅游经济利益的新生相互交织,使得地缘关系逐渐趋于复杂化、利益化;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乡村居民与传统自治组织之间的组织关系逐渐弱化,与新型行业组织之间的组织关系逐渐增强;旅游者的涌入以及旅游者与乡村居民的频繁互动,使得主客关系日益紧密;外来务工者的流入使得乡村出现雇佣关系,长期的劳务往来也使雇佣关系联系紧密;外来投资者租赁乡村居民的房屋从事经营使乡村出现租赁关系,但由于文化观念的差异及互动交流的缺乏,租赁关系呈分隔化状态。(3)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乡村居民与乡村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乡村从传统乡土社区转变为旅游服务社区,实现了社会空间的重构。其中,乡村居民生产方式的变化带来了居住空间的变化,原有的居住功能逐渐转变成旅游接待功能,呈现出扩大化和标准化特征;生产方式和经营活动的变化带来了社交空间的改变,使得乡村居民的真实社交空间得到巩固、虚拟社交空间得到拓展;乡村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建设为乡村居民提供了充足的休闲娱乐场所,休闲空间呈现景区化;便捷的交通出行和商品配送服务改变了乡村居民原有的购物空间,使购物空间呈现扩展化和商业化特征。(4)乡村社会重构受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乡村经济重构、乡村空间重构、资源环境驱动、旅游市场驱动、政策制度驱动、行为主体参与等六个范畴分别构成了乡村社会重构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支撑机制、引导机制、促进/约束机制和引擎机制,各作用机制之间相互影响、动态耦合共同推动了乡村社会的重构。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从乡村居民视角阐释乡村社会重构的特征及驱动机制,析出旅游在引导乡村地域演化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丰富和完善乡村重构模式与乡村重构内容,为乡村旅游引导乡村重构、推动乡村转型、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提供一定的方向和路径。
其他文献
洪水灾害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水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巨大,受到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洪水的发生愈加频繁。模拟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下洪水淹没不仅是GIS技术在流域水文学的重要应用,也是防汛抗洪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以丰乐河流域为研究区,应用FLUS土地利用模拟模型、SWAT水文模型和MIKE FLOOD水力模型模拟丰乐河流域不同情景
学位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基础,它是指人类从中直接或者间接获取到的全部收益。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居民生存所必要的物质基础,构成了当地居民福祉的基本要素,发展中国家、地区对于其依赖性显得尤为突出。2005年联合国发布千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报告(MA)以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合已经成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学位
土壤有机碳库和无机碳库作为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碳转化及其与大气之间的交换会对土壤质量和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关于土壤总碳库或活性有机碳库的研究已有不少,但对于土壤无机碳及其组分变化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水肥条件的变化会显著影响土壤碳库的变化,这与土壤酶和微生物的参与密切相关。采煤塌陷地新复垦土壤具有结构差、养分含量低等特点,研究水肥处理下复垦土壤碳变化,对于矿区复垦土壤碳固定、
学位
报纸
以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用高白炭黑含量胶料配方为基体,研究硅烷偶联剂Si69与活性剂PEG4000协同作用改性白炭黑对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Si69和活性剂PEG4000对提高白炭黑分散效果不存在协同作用;对降低胶料的门尼粘度、延长t10以及提高硫化胶的抗硫化返原率、硬度、定伸应力和降低生热方面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硅烷偶联剂Si69用量为5.2份、活性剂PEG4000用量为3份时,胶料的
期刊
近年来,增强的人类活动使得云南部分湖泊生态系统发生退化,由草型清水态向藻型浊水态转变。全球变化背景下,了解湖泊生态系统演变规律是湖泊有效管理的前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以云南大理州小型浅水湖泊西湖为例,通过对沉积硅藻群落演替和理化指标的分析,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大理西湖环境演变历程。研究结果表明,自1966年以来,粒度指标变化一方面指示了大理西湖湖泊水位的下降、水动力的增强、气候趋
学位
安徽大别山区是中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开展安徽大别山区小流域降雨径流产沙规律的研究,可为监测和评价安徽大别山区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江子河小流域2012-2019年的降雨、水文、植被覆盖、社会经济以及土地利用等数据,分别在坡面径流小区与小流域两个尺度上探究降雨径流泥沙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基于随机森林、关联规则、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侵蚀影响因素。结果如下:(1)坡面径流小
学位
报纸
在国内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驱动力成为世界经济探索发展模式的焦点,而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脱颖而出。城市发展中的创新要素变得空前重要,创新网络被视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支撑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基于创新型企业联系数据研究城市创新网络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剖析创新网络格局,探究城市创新发展现状是发挥企业在创新网络中主体作用,推进城市创新发
学位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与工具。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新课标”),新课标提出地理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材编写专家依据课程方案与新课标修订内容编制了新版地理教科书,并于2019年全面启用。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对地理教科书这一传统教学媒体产生巨大影响,地理教科书已不再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