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乡村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乡村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而乡村重构是实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乡村社会重构作为乡村重构的最终目标,也是乡村空间重构和经济重构的支撑保障,同时“以人为本”的乡村振兴理念也要求更加关注乡村社会主体的发展,因此乡村社会重构研究成为乡村研究的重要内容。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地区的新兴发展要素和新兴发展动能,为推动乡村社会重构、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量。关注旅游驱动下的乡村社会重构可进一步揭示乡村社会主体的变化特征及其背后的内在机理,也能更好地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本文在系统梳理乡村地域系统人地关系研究、乡村重构研究、旅游对乡村影响研究和乡村社会演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乡村重构理论、社会变迁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典型旅游乡村湖州市顾渚村为例,探讨了在旅游要素的驱动下乡村社会重构的特征及其机制。在深入案例地进行实地观察的基础上,对当地居民、旅游从业者、政府工作人员、行业协会人员等利益相关者开展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得大量文本资料和问卷数据,通过扎根理论编码策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乡村居民视角出发,基于人自身、人与人、人与地三组关系的变化,分别从社会主体、社会关系、社会空间三个方面分析乡村社会重构的特征,并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建构了旅游驱动下乡村社会重构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旅游的发展改变了乡村居民的原有身份,乡村居民从农民、打工者转变为旅游经营者,实现了社会身份的重构。其中,乡村中青人的返乡创业改变了乡村原有的人口结构,同时也使乡村家庭结构回归完整,呈现大家庭化趋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乡村居民的就业结构,呈现出高度旅游化特征;就业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收入结构的变化,乡村居民收入结构逐渐多元化;乡村居民的支出结构也由之前的日常生活支出主导转变为投资性支出主导;旅游的发展也使得乡村居民生活方式逐渐现代化,思想观念不断更新。(2)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大量外来人员进入乡村,乡村社会关系格局逐渐从“差序格局”转变为“多元格局”,实现了社会关系的重构。其中,乡村中青年人的返乡使得亲缘关系回归圆满;乡土地缘纽带的延续与旅游经济利益的新生相互交织,使得地缘关系逐渐趋于复杂化、利益化;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得乡村居民与传统自治组织之间的组织关系逐渐弱化,与新型行业组织之间的组织关系逐渐增强;旅游者的涌入以及旅游者与乡村居民的频繁互动,使得主客关系日益紧密;外来务工者的流入使得乡村出现雇佣关系,长期的劳务往来也使雇佣关系联系紧密;外来投资者租赁乡村居民的房屋从事经营使乡村出现租赁关系,但由于文化观念的差异及互动交流的缺乏,租赁关系呈分隔化状态。(3)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乡村居民与乡村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乡村从传统乡土社区转变为旅游服务社区,实现了社会空间的重构。其中,乡村居民生产方式的变化带来了居住空间的变化,原有的居住功能逐渐转变成旅游接待功能,呈现出扩大化和标准化特征;生产方式和经营活动的变化带来了社交空间的改变,使得乡村居民的真实社交空间得到巩固、虚拟社交空间得到拓展;乡村旅游景点和旅游设施建设为乡村居民提供了充足的休闲娱乐场所,休闲空间呈现景区化;便捷的交通出行和商品配送服务改变了乡村居民原有的购物空间,使购物空间呈现扩展化和商业化特征。(4)乡村社会重构受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乡村经济重构、乡村空间重构、资源环境驱动、旅游市场驱动、政策制度驱动、行为主体参与等六个范畴分别构成了乡村社会重构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支撑机制、引导机制、促进/约束机制和引擎机制,各作用机制之间相互影响、动态耦合共同推动了乡村社会的重构。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从乡村居民视角阐释乡村社会重构的特征及驱动机制,析出旅游在引导乡村地域演化过程中的独特作用,丰富和完善乡村重构模式与乡村重构内容,为乡村旅游引导乡村重构、推动乡村转型、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提供一定的方向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