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期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7次 | 上传用户:zgkl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播期对油菜生理生化代谢、产量、品质及其形成过程的影响,平均气温、积温对油菜生长发育,角果发育、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建立积温与各个生育指标的模型,找出油菜生长发育的关键温度指标,为探讨油菜高产高效优质栽培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播期对油菜生育进程的影响9月1日至11月15日期间6个不同播期处理的油菜全生育期需经历180-250天。不同年份以苗期和蕾薹期差异最大,平均差距分别为32.5、30.5天,其次是花期7.25天,角果期6.25天。方差分析表明,4年试验苗期、蕾薹期时间差异显著,角果期,花期无显著差异。播期对油菜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油菜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硫苷含量与平均温度呈负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平均气温相关性在9月1日到10月15日四个播期中达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9月31日,10月15日两个播期中达显著水平。角果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含油量极显著负相关,均经历了缓慢-迅速-缓慢的代谢过程,蛋白质含量在角果发育初期即有较高水平并增长缓慢,硫苷含量在角果发育初期有一定波动,随后迅速降低。
  晚播油菜进入角果期较晚,生理生化代谢过程推迟,较高的日均温促使代谢过程加快进行。播期对油菜产量影响推迟播期降低了油菜的株高、茎粗、分枝数、有效角果数、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9月1日,9月16日播期处理在上述指标中均无显著差异,经济系数随播期的推迟升高。播期推迟至10月15日,油菜形态指标、产量构成因素降低与前面播期达显著水平,9月1日与9月16日,11月15日播期产量差距分别达601.09、2198.23kg/ha。每角粒数受开花授粉时温度、湿度和降水影响,千粒重与角果发育期气候有关,播期对其无显著影响,年际气候差异造成油菜各年份产量差异显著。10月15日前播种,密度效应不明显,播期推迟至10月15日后,增加密度可显著提高油菜产量,10月15日,10月31日,11月15日播种,密度分别从4000、16000、16000株/667m~2增加到8000、24000、24000株/667m~2,产量分别增加45.33、58.14、70.09%。播期对油菜品质的影响含油量与角果发育期气象,尤其是温度有关,随播期变动不能简单的描述为规律性变动;蛋白质含量随播期推迟升高,早播和晚播差距可达到3%;10月15日前播种籽粒硫苷含量均低于20μmol/g,差异不显著,播期推迟至10月31日以后,籽粒硫苷含量显著升高,高于前面播期5-7μmol/g;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角果物质代谢有关,播期对其无显著影响。
  晚播高密栽培模式下,硫苷含量偏高,10月31日,11月15日播种在32000株/667m~2下分别达到44.05、45.06μmol/g。温度指标对油菜生育进程的影响半冬性油菜从播种到出苗需110℃C以上的积温;苗期约占全生育期的一半以上,所需积温600-2000℃;蕾薹期10℃以上持续条件可迅速抽薹,200-400℃的积温抽薹完成;花期15℃以上平均气温,需积温量300-400℃完成开花;角果期需要550-650℃以上的积温完成生长发育,角果发育期平均温度达20℃-25℃,光照充足,适宜角果发育。温度对角果物质代谢的影响果皮形态建成需460-500℃的积温,角果代谢过程分为形态建成期,合成转化高峰期和功能衰退期三个阶段。合成转化高峰期以可溶性糖降低1.00%/d以上,含油量升高1.50%/d为标志。18℃以上的日均温有利于可溶性糖的积累和脂肪合成,150-160℃的积温量完成糖的转化,160-230℃的积温量完成脂肪的合成。油菜角果充实后,相应过程缓慢进行,日均温19℃,220℃以上积温脱水成熟。
  温度指标相关模型的建立通过建立生长发育温度相关模型,得到模拟结果:苗期每100℃积温,使油菜抽出1.44片叶,叶片抽出速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与油菜干物重关系不大。花后积温达400℃,角果形态建成,籽粒干物重快速增加;500℃花后积温,角果皮功能完全,干物重不再增加,籽粒干重,糖的转化,油分的合成处于高峰期;700℃时,可溶性糖的合成转化基本完成,籽粒糖含量维持在5-7%,含油量达40%以上;800℃以后,角果生长发育缓慢,生理代谢基本完成;900℃时,成熟收获。
其他文献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棉纤维是纺织工业中天然纤维的主要来源。除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棉花纤维还是研究细胞分化、纤维素合成、细胞伸长、次生壁加厚等生命过程的理想材料。  克隆这些与棉纤维发育相关的基因并阐释其功能,不仅可以深入认识棉纤维伸长和纤维素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还可以为改良棉纤维品质的遗传工程奠定基础。我们研究了两个棉纤维特异表达基因GhAGP3(阿拉伯半乳糖蛋白基因)以及GhFLA1(
学位
湿害和干旱是作物主要的逆境胁迫之一,也是我国油菜产区影响最终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逆境因子之一。本研究利用具耐湿性和抗旱性差异的两份材料为双亲构建了一个由F1小孢子培养得到的150个DH系,通过两个环境下的田间试验,考察株高等5个性状,结合分子标记分析,对性状及耐湿系数和抗旱系数进行QTL定位,分析甘蓝型油菜苗期的耐湿性和抗旱性。  主要结果如下:1、两亲本比较发现,母本(No2127-17×275B
杂草是棉花生育早期的主要危害,而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高效低毒芽后灭生性除草剂,筛选抗草甘膦突变体及选育抗草甘膦品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通过体细胞无性系筛选的方法进行棉花抗草甘膦突变体的筛选工作。在体细胞筛选中,首先通过下胚轴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然后把经过扩繁的愈伤组织放入含有草甘膦的继代培养基中继代培养三次,筛选出抗性愈伤组织后再转入不含草甘膦的培养基中恢复培养三次,而后抗性愈伤组织分化成苗。 
学位
棉花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其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却相对落后。为了配合植物功能基因组高通量研究的发展方向,构建棉花的突变体库已成为必然,借助于理论上可以获得基因组中任一基因的突变体,最终实现阐释基因功能的目的。目前,研究基因的功能主要是创造基因的突变体,寻找基因的突变表型来阐释基因的功能。Enhancer trap技术作为功能基因组研究的有力工具,它往往以T-DNA为载
学位
小麦白粉病是由专性寄生真菌禾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是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我国小麦地方品种蕴含丰富的抗白粉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抗病基因,是培育优质抗病的小麦品种的基础。小麦地方品种QZ180对白粉病有较好的抗性。  本研究对QZ180所含抗白粉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分子标
微量营养元素失衡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给个人和国家及整个社会医疗体系带来沉重的负担。植物育种策略,尤其是籽粒富集矿质元素水稻育种被认为是克服当前微量营养元素失衡的最经济和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利用“香黑糯195/中花紫香糯”组合的F_2群体188个单株和F_343个家系,探讨了水稻籽粒Fe、Zn、Cu和Mn 4种矿质元素含量的遗传变异和相关关系,并对籽粒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QTL定位分析
学位
我国在油菜杂种优势研究和利用方面取得了多项世界公认的成果,为国际杂交油菜研究和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发现了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Pol CMS)。随着对油菜雄性不育的研究的不断深入,2005年宋来强等证明了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的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之后洪登峰用不育株(Rs1046A)与恢复系195A-14杂交F2代的20个不育株与临保系7-5测交,结果后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产量占全国粮作物产量的40%以上,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40%左右。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水稻抽穗期、株高、穗长、剑叶长、剑叶宽和分蘖力等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分别检测到影响抽穗期、株高、穗长、剑叶长和剑叶宽的农艺性状2、2、4、4、4个QTLs,并分别解释各表型性状总变异的50.6%、74.9%、34.1
学位
为了探索一种高效可靠的芸薹属植物核型分析方法,以甘蓝型油菜中油821、甘蓝黑叶小平头为材料,分别从其基因组DNA中分离出Cot-1 DNA,用生物素标记做探针,同时用地高辛标记的rDNA做探针,对两种材料有丝分裂中期相染色体分别做单色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通过对甘蓝型油菜中油821的单色荧光原位杂交,将Cot-1 DNA杂交带定位于第1,5,7,9和11号染色体长臂,第4,6,8,10,12,15,
学位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而水稻灌溉用水占我国总用水量的近50%。在水稻生产中选用水分高效利用品种,并实行节水灌溉栽培对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在防雨棚下进行盆栽试验,选用10个普通栽培稻(Oryza sativa)和4个非洲栽培稻(Oryza glaberrima)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稻水分高效利用品种的快速、简单、初步筛选的指标及方法,并以水分利用效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