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样脱髓鞘病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31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肿瘤样脱髓鞘患者的影像学(MRI)特征。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因被误诊为脑肿瘤等占位性疾病而行手术或者需同肿瘤相鉴别而行活检的肿瘤样脱髓鞘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MRI)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以下影像学参数,包括病灶数量、位置、大小、水肿及占位效应及强化特点进行分析,并将末次随访时病灶数量与术前进行对比。结果:47.1%的肿瘤样脱髓鞘患者只有1个颅内病灶,52.9%的患者颅内病灶数量≥3个(其中2例合并出现脊髓病灶);52.9%的患者病灶位于皮层下或深部白质、47.1%位于例脑室旁、35.3%位于近皮层或皮层;82.4%的患者病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及占位效应;所有病灶中,直径最小者为2.6cm,最大者为11.5cm,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4.8(3.5,5.9)cm,去除病灶周围水肿后,病灶大小范围为1.4-5.1cm,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3.4(2.7,3.7)cm;82.4%的患者增强扫描后出现强化,其中边缘或环形强化占50%,斑片状强化占35.7%,21.4%的患者出现血管样强化;经过中位数为4.2年的随访,8例单病灶患者中有7例未出现新病灶,原有病灶呈术后改变,9例多病灶患者中5例未出现新发病灶,4例病灶数量较前增加。结论:肿瘤样脱髓鞘病灶可单发,也可以多发;病灶直径往往大于2cm,且多具有水肿及占位效应;病灶位置以白质为主,但皮层灰质亦可受累;增强扫描后病灶多呈环形、斑片状及血管样强化;无论采用激素治疗与否,肿瘤样脱髓鞘病灶术后可减小或消失,少数患者即使经激素治疗后病灶仍增大或数量增加。目的:分析肿瘤样脱髓鞘病灶的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因被误诊为脑肿瘤等占位性疾病而行手术或者需同肿瘤相鉴别而行活检的肿瘤样脱髓鞘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其术后病理切片或石蜡组织块,并对以下病理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病灶边界、炎症反应分布位置、炎症细胞类型,有无血管周围淋巴套袖,有无髓鞘脱失及轴索相对保留、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情况,有无组织坏死、血管增生或血管壁炎性浸润。对于部分行开颅病灶切除术的患者,根据其详细的手术记录分析其术中肉眼所见及术中冰冻病理结果。结果:35.3%的病灶与周围脑组织边界清楚;全部患者存在活动性脱髓鞘反应过程,镜下可见:脑实质炎症细胞浸润,髓鞘脱失与轴索相对保留。100%的患者病灶内巨噬细胞增生,其中52.9%的患者内含髓鞘吞噬碎片;88.2%的患者可见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其中29.4%可见Creutzfeldt细胞;76.5%的患者存在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套,47.1%存在毛细血管增生,17.6%的患者血管壁有炎症细胞浸润,35.3%存在组织结构分解,17.6%可见组织坏死。6例行开颅切除术的患者术中病理切片均误诊为“低级别胶质瘤”结论:TDLs病理学示非特异性的炎性脱髓鞘改变,组织内可见坏死及血管壁炎症反应。即使是病理学资料(特别是冰冻病理切片),在诊断TDLs时也经常误诊;TDLs内常因为星形胶质细胞大量增生,有时是异形性增生而易被误诊为胶质细胞瘤,故建议在病理学鉴别炎性脱髓鞘与胶质瘤时,将LFB-PAS、CD68染色作为常规操作。目的:总结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及与肿瘤样脱髓鞘病的异同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因误诊为脑肿瘤、感染或其他占位性疾病而行手术或需与肿瘤相鉴别而行活检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并与经病理证实的肿瘤样脱髓鞘病相对比。结果:共有16例患者入组,其中女性5例,男性11例,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0岁。大多数患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手术距首次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3.2周;75%的患者术前为首次病程,12.5%术前病情有缓解复发,12.5%术前呈进展趋势;在中位数为2.5年的随访中,50%患者术后保持单时相病程,25%呈缓解复发趋势,25%术后病情仍进行性加重;81.3%的患者术前曾被误诊(如脑肿瘤、脑脓肿、脑出血或寄生虫感染);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包括56.3%肢体无力、43.8%头痛、37.5%感觉障碍及31.3%头昏;68.8%的患者为颅内单发病灶,31.3%颅内病灶数量≥3个;81.3%的患者病灶位于皮层及皮层下,43.8%位于内囊及基底节区,37.5%位于侧脑室旁,31.3%累及丘脑,18.8%位于幕下;所有病灶大小范围3~8 cm,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7.3(5.4,7.6)cm,去除病灶周围水肿后,病灶大小范围为1.4~4.4cm,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3.3(2.5,3.6)cm;81.3%的患者病灶有中-重度水肿及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后全部患者出现强化,其中边缘或环形强化占50%,软脑膜强化者占43.8%,脑回样、结节样强化各占25%;镜下可见全部患者病灶内:坏死,巨噬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壁炎细胞浸润(其中50%淋巴细胞性血管炎、37.5%急性坏死性血管炎、12.5%肉芽肿性血管炎),87.5%的患者血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62.5%可见继发性髓鞘部分脱失。7例患者病程中接受甲强龙冲击治疗,但只有2例有效,4例仍进展;3例患者应用环磷酰胺治疗,只有1例有效。总体预后略好于术前:术前Rankin评分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为2(1,3)分,末次随访时为1.5(0,4)分。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其常规核磁检查及病理改变均与肿瘤样脱髓鞘有重叠之处,二者很难鉴别。但总体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病灶多同时累及皮层及皮层下,且水肿及占位较肿瘤样脱髓鞘更加明显。若常规核磁及病理均不能鉴别两者,建议同时行血管造影或MRA检查,且病理标本应同时包括软脑膜、皮层及皮层下组织。目的:总结肿瘤样脱髓鞘病的一般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因被误诊为脑肿瘤而行手术或者需同肿瘤相鉴别而行活检的肿瘤样脱髓鞘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一般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误诊情况、病情发展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7例患者入组,其中女性9名,男性8名,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7岁;术前有82.4%的患者被误诊为颅内肿瘤、脓肿或寄生虫感染等占位性疾病,17.6%的患者因需要同肿瘤相鉴别而行活检手术;患者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手术距离首次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间隔中位数为5.3周;82.4%的患者术前为首次发病,11.8%术前病情有缓解复发,5.9%术前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经过中位数为4.2年的随访,术后有70.6%的患者呈单时相病程,17.6%病情有缓解复发,11.8%病情仍进行性加重;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41.2%肢体无力、23.5%视物模糊、23.5%吞咽呛咳或复视等脑干症状;8例患者术后接受甲强龙冲击治疗,但只有4例有效,另外9例术后未行任何针对性治疗,但临床及影像均逐渐好转且未再复发;末次随访时64.7%患者诊断为临床孤立综合征,11.8%诊断为MS,另有23.5%不能明确归类于已知脱髓鞘病;术前EDSS评分中位数为2分,末次随访时为0分。结论:肿瘤样脱髓鞘病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其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大多数患者呈单时相病程,少数可缓解复发或进行性发展。部分患者于病灶切除后可自然缓解,激素治疗只对部分患者有效,本病预后相对良好。
其他文献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胀、融沉、翻浆冒泥等病害频发,严重影响了铁路的安全运行。近年来,随着我国第一条深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哈大线的建造和开通运营,哈齐、哈佳、哈牡
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理念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全新模式,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写入各地市政府“十二五”规划,而智慧城市需要向市民提供各类便民信息
摘要乔治·艾略特在其著名的作品《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充分展现了在其生活的维多利亚时期,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对女性言行举止和道德规范的要求。问世以来,这部小说的结局
高速数据采集与存储系统在现代信息处理系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中,大部分都是通过数字电路构造的系统来完成信息的获得、处理、控制和传输等一系列
目的比较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临床应用价值。
风景区服务质量与安全风险管理历来是一个广受政府管理部门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论文以南宁青秀山风景区观光车运营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项目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相
建造工业化与抗灾可恢复是结构工程发展的目标与趋势。预应力装配式设计与施工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外针对预应力装配式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件层面,鲜见针
笔者在普通高中近半年的实习中,深入研究了中国高中的美术教学,新课改以来,模块教学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日趋凸显——不仅体现了中国普通高中教学的培养目标,而且符合中国基
组合拍卖可以使得竞标者灵活显示出自己对于物品之间替代性或互补性关系的偏好,降低竞标风险,增加拍卖者的收益,从而提高拍卖的经济效率。组合拍卖中所涉及的三个主要问题是:
采用自助法(Bootstrap method)对炔螨特(propargite)防治桑树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效果进行了统计推断。将4个试验点获得的田间防治效果数据进行平方根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