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包容与数字反哺: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研究——基于生命历程视角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t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和技术发展是当下重要的社会背景。疫情防控下以健康码为代表的数字化社会治理措施让老龄化与数字技术的冲突以更为激烈的方式展现了出来。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透视老年人的数字使用现状及困境解决构成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探究技术发展与老年人数字使用之间的动态关系,本研究引入生命历程理论作为研究框架,采用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老年群体的数字使用现状、数字反哺对数字使用的弥合以及数字使用与社会融入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年龄是老年群体的分层标准,背后是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可供选择的社会生活内容。生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的增加共同造成了老年群体的数字使用困境,年龄的累积劣势作用则使社会资源在老年阶段不断扩大,影响了老年群体内部数字使用的差异。技术发展的变迁带来了老年群体数字使用困难的生命轨迹,其体现于数字接入困难、数字使用能力低下、数字使用内容单调等多个方面。但与相对贫乏的数字使用现状相比,老年群体却对数字技术呈现了较高的使用兴趣和欲望。数字反哺为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提供了原生性动力。为了将数字反哺概念覆盖到更多的场域,本研究提出由家庭内数字反哺、朋辈间文化反授、陌生人技术支持共同组成的社会数字反哺系统。最终发现,家庭内数字反哺是老年人接受度最高的数字反哺措施,但子代却常常在这一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朋辈间的文化反授以模仿、规范、支持三种模式发挥其作用;陌生人的社会支持是基于具体场景下的老年人需求而产生,技术功能的友好设计同样在老年人数字使用弥合中发挥重要作用。数字技术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帮助老年群体重新建立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再次连接,促进他们再次参与社会政治进程并且丰富其社会参与的模式。老年人得以更好实现再社会化和社会融入,老年群体从数字包容到社会融入的第三次变迁轨迹形成,证明了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提升老年人社会融入程度以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电商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地方领导在落实脱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开始尝试将乡镇经济向网络经济转型,然而电商经济在给乡镇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的挑战,乡村的网络普及度较低,生产和销售的信息不对称,电商经济发展滞后。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线下销售渠道受阻,农产品滞销情况严重,于是许多地方领导走进直播间,帮助当地的农民直播带货。
学位
<正>中药饮片代煎是医疗机构接受患者委托对中药饮片进行煎煮加工的一种服务。随着国家医药政策的影响,各医疗机构的中药代煎服务需求量呈上升趋势,做好医院中药饮片代煎管理至关重要,对中药代煎服务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进一步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和人民健康权益。帕累托图主要是用来寻找关键因素的,可以分析质量问题,是确定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鱼骨图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分
期刊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以武汉为中心爆发,武汉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对武汉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封城”举措,在此期间,武汉公众经历了极大的生活转变。本研究以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分析情境,以“封城”期间的武汉公众作为调查对象,研究他们在“封城”期间对于疫情信息的导向需求、自身媒介使用以及情绪反应情况,试图厘清武汉公众的导向需求、媒介使用与情绪反应之间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基于议程设置理论中的导向需求概念、媒介依赖
学位
COVID-19大流行(pandemic),不仅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重大挑战,更引发了围绕新冠病毒有关的污名化现象。正如苏珊·桑塔格认为,人们不是把疾病当作一件单纯的事实,而习惯于给疾病赋予宗教、种族、道德观等文化意义。新冠病毒有关的污名现象与去污名化的策略值得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关注。本研究基于风险的社会放大概念框架下的污名化过程,认为接触有关新冠病毒的新闻报道与个人的社会资本,均会影响对新冠病毒风险
学位
垃圾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披露的《CCER项目监测报告》显示,回收固体废弃物减排效应突出,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着重要的贡献。Schultz等人在2011年的研究中提到,有证据表明,大部分垃圾与个人行为有关。要想缩小大众“垃圾分类意图—行动”差距,需要设计有效的沟通信息策略。根据扩展并行处理理论模型的长期应用检验,恐惧诉求是有效的,除了对威胁的强烈感知,还对建
学位
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带来一场深刻的视觉变革,影像信息的大量增殖推动我们进入“视频化生存”的内容生产和消费常态,日常生活日益深刻地与视觉传播的逻辑融合。在此背景下,个体日渐通过以短视频为代表的视觉语言感知、记录其日常生活,并由此参与到媒介化的公共生活实践之中,进而深刻地影响了个体线上内容生态、公共参与的方式和类型。与此同时,这一以普通个体的见证和记录为名的视觉传播实践,意味着一种以日常纪实影像为代表的泛
学位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让风险信息传播重新走入大众视野,与之前非典、甲流H1NI型流感相比,此次风险事件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信息对互联网的高度依赖。众多新媒体让风险事件传播坐上了“火箭”,海量风险信息在短时间内冲击着公众,影响着公众的风险感知。在这个过程中,媒介表现是如何显著影响公众风险感知的?对其进行研究,发现信息生产降低风险感知程度的方式方法,对从媒体层面加强风险治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由此,
学位
文章通过鱼骨图与层次分析法(AHP)结合,基于“人—物—管—环”事故连锁原理,构建出高层住宅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得到4个主要风险因素和18个风险因子;利用各风险因子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定量化标度形式构造出判断矩阵,并运用MATLAB软件求解得到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值,得出各风险因子在指标体系中的总排序。在此基础上,以贵阳市某高层住宅建筑为例进行论证,针对分析结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对策并提
期刊
数字媒介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媒介记忆形态,推动了记忆在本体论上的改变,即记忆的“连接转向”。在新的记忆生态中,不仅记忆本身以“液态”的、“超连接”的形式被重新地分散和关联,记忆实践的主体也在全面的数字化变革中逐渐形成了新的记忆行为模式,围绕数字媒体的记忆研究成为近年来一个热点研究问题。作为广受年轻一代欢迎的数字社区平台,B站在社会实践中越来越多地承担起青年群体的民族记忆、社会记忆建构之所的作用,成为
学位
如何消除贫困,已成为各国社会治理的重要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20年向全世界发出“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重大宣告,被联合国称为消除贫困的世界“样本”。作为观照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中国脱贫无疑映射着中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的现实面貌,相关话题也一直被国际社会持续关注,源源不断地进入欧美主流媒体的生产空间。本文基于框架理论视角,挖掘和选取《纽约时报》在2000年至202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