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3对与人乳腺癌细胞共培养的人乳腺成纤维细胞自噬基因Beclin1和LC3II表达的影响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fdl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fibroblasts,CAFs)是一种近来被广泛关注的基质细胞。作为肿瘤基质的最主要成分,它通过不断地向其所处外界环境分泌大量细胞因子等物质,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其周围的肿瘤细胞。这不仅促进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而且加速肿瘤细胞的浸润与转移。有证据显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高程度自噬行为降解自身大分子并分泌养分于外界环境中,为其所处微环境中的癌细胞提供营养。白细胞介素13(Interlukine13,IL-13)是Th2细胞分泌的多效能细胞因子,它在乳腺肿瘤与乳腺炎都有异常高的表达。近期研究显示,IL-13参与调控成纤维细胞亚型细胞的NF-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通路的上游信号,而NF-κB则是参与细胞自噬调控过程的重要信号分子。本研究通过将人乳腺成纤维细胞与人乳腺癌细胞共培养模拟肿瘤微环境,力图探索IL-13在肿瘤微环境中对人乳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自噬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1.细胞培养:细胞生长在含10%胎牛血清、105U/L青霉素和105U/L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中,放入37℃、5%CO2、100%相对湿度的培养箱培养。2.实验分组:实验分为4组,空白组(单独培养人乳腺成纤维细胞株Hs578Bst);IL-13组(单独培养人乳腺成纤维细胞株Hs578Bst并加入终浓度20ng/mL IL-13);共培养组又称435组(人乳腺成纤维细胞株Hs578Bst与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共培养);共刺激组(人乳成纤维细胞株Hs578Bst与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悬挂共培养并加入终浓度20ng/mL IL-13)。3.台盼蓝染色:台盼蓝染色检测各组Hs578Bst细胞的活性。4.CCK-8法:将105/mL的Hs578Bst细胞接入6孔板,参照分组分别加入终浓度20ng/mL IL-13,或以4∶1的比例将Hs578Bst细胞与MDA-MB-435细胞共培养。培养72h后,CCK-8法测定各组Hs578Bst细胞的增殖。5.免疫细胞化学法:各组细胞培养72h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Hs578Bst细胞自噬分子Beclin1及LC3Ⅱ的蛋白表达,IPP6软件测各组两种自噬相关蛋白的平均光密度。6.实时定量荧光PCR:各组细胞培养72h后,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Hs578Bst细胞自噬分子Beclin1和LC3Ⅱ的mRNA的表达。  结果:1.细胞活性实验结果显示,IL-13对Hs578Bst细胞的活细胞百分率无显著影响。2.细胞增殖实验结果显示,435组分别与空白组或IL-13组比较,435组细胞数量增加(P<0.05);共刺激组分别与空白组或IL-13组比较,共刺激组细胞数量增加(P<0.05);空白组与IL-1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435组与共刺激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显示,共刺激组分别与各组比较,Hs578Bst细胞的Beclin1和LC3Ⅱ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435组Hs578Bst细胞Beclin1和LC3Ⅱ蛋白均表达上调,分别与空白组或IL-1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L-13组与空白组比较,Hs578Bst细胞的Beclin1和LC3Ⅱ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实时定量荧光PCR结果显示,共刺激组分别与各组比较,Hs578Bst细胞的Beclin1与LC3Ⅱ的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435组Hs578Bst细胞的Beclin1与LC3Ⅱ的mRNA表达上调,分别与空白组或IL-1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L-13组与空白组比较,Hs578Bst细胞Beclin1和LC3Ⅱ mRNA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1.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与人乳腺成纤维细胞株Hs578Bst共培养能促进Hs578Bst细胞的增殖。2.IL-13对人乳腺成纤维细胞株Hs578Bst的增殖无显著影响。3.IL-13与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具有协同作用,上调人乳腺成纤维细胞株Hs578Bst的自噬基因Beclin1和LC3Ⅱ mRNA和蛋白的表达。4.IL-13单独作用对人乳腺成纤维细胞株Hs578Bst的自噬基因Beclin1和LC3ⅡmRNA和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Oxidative decarboxylation of an sp3-hybridized carbon from phenylacetic acid using cheap Cu(Ⅱ)salts as the catalyst without added ligands and using dioxyge
会议
  螺环氧化吲哚环氧化物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许多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因此,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发展快速、有效的合成方法,特别是对映选择性的
  近年来,3-苯并呋喃酮的结构引起越来越多的合成化学家的关注,原因在于3-苯并呋喃酮具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且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1],如:(+)-griseofulvin,(-)-panacene,
会议
硅纳米晶(nanocrystalline Si,nc-Si)由于存在量子限域效应,禁带宽度可调的性质,能增强硅的发光效率,而且与现有光电、微电子产业的工艺兼容度高,是制备硅基光电器件的理想材料。本文采用磁控溅射结合后续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镶嵌硅纳米晶的氧化硅薄膜。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致发光光谱(PL)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单层nc-Si薄
  2,3-二氢呋喃骨架是一类重要的杂环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之中[1]。另外,它也是一类重要的合成中间体[2]。关于它的制备方法已多有报道[3],其中
会议
  肽类化合物是由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得到的一类物质,这类化合物是涉及到生物体内多种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研究发现肽类化合物与金属离子作用后具
会议
荧光探针技术,由于其检测方法的多样性、灵敏度高、直观性强、检测速度快等诸多优越性的存在,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荧光探针技术已经在蛋白质、核酸、细胞检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作用。本课题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Click反应基础上测定细胞内RNA转录的荧光探针。首先分别合成两个前荧光物质,5-乙炔基尿苷(EU)和3-叠氮基香豆素,然后用前述5-乙炔基尿苷来标记体内RNA (EU
本研究从生态养殖场健康仔猪盲肠及粪便样品中筛选凝结芽孢杆菌,并对菌株的益生特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最终获得益生性能良好且无毒、无抗生素抗性的凝结芽孢杆菌BC303;通过阶
  环氧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关于环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已有很多报道,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过氧化物对碳碳双键进行的环氧化反应。到目前为止,从碳碳单键直接合成环氧化合物
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又称之为泛素化途径,是生物体内蛋白降解和修饰的主要途径之一。泛素结合酶是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中的第二个酶,它在泛素转移和底物特异性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