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田作物精准灌溉施肥控制技术与装备”(项目编号:2017YFD0201502)和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黄淮流域小麦玉米水稻田间用节水节肥节药综合技术方案”(项目编号:201503130)。固体肥是我国最广泛使用的肥料。水肥一体化系统施用固体肥时,多将肥料预先溶解为肥液存储,再由施肥装置注入到灌溉系统输送到田间。这不仅费时费力,且需人工配比肥液浓度。因此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田作物精准灌溉施肥控制技术与装备”(项目编号:2017YFD02015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田作物精准灌溉施肥控制技术与装备”(项目编号:2017YFD0201502)和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黄淮流域小麦玉米水稻田间用节水节肥节药综合技术方案”(项目编号:201503130)。固体肥是我国最广泛使用的肥料。水肥一体化系统施用固体肥时,多将肥料预先溶解为肥液存储,再由施肥装置注入到灌溉系统输送到田间。这不仅费时费力,且需人工配比肥液浓度。因此开发具备添加、溶解、施用功能的固体肥混施装置,研究装置施肥性能及应用技术模式,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本文运用理论分析、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固体肥溶解特性,创制加肥、混肥等关键部件,研制固体肥混施装置,试验研究混施装置施肥性能,掌握水肥管道混合规律,构建固体肥混施装置应用技术模式。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了固体肥的溶解特性以及肥液浓度变化规律。理论分析固体肥的溶解过程,掌握了影响肥料溶解速度的关键因素,试验研究水肥混合模式对肥液浓度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水肥同时添加时的肥液浓度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固体肥溶解速度随时间不断衰减,与水量无关,与肥料量、肥料饱和溶解度和搅拌速度成正相关,与肥料颗粒大小成负相关。水肥同时添加时肥液浓度稳定性最高,肥液浓度变化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平均偏差为6.09%。(2)设计研究了固体肥水肥一体化装备的输入机构。创制了加肥部件与混肥部件,试验研究了螺杆结构、电机转速、肥料松密度对加肥流量的影响规律,构建了加肥流量调节模型,掌握了滤网桶参数、搅拌速度、加肥流量和供水流量对肥液浓度均匀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滤网桶最优结构为直径300 mm、目数100目,肥液浓度均匀性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大而提高,随加肥流量的增大而降低,随供水流量的增大而提高,最优搅拌速度为400 r/min。(3)提出输出机构型式并优化了关键结构。理论分析了文丘里施肥器渐缩段、喉部以及渐扩段的损失,建立了进出口损失的理论计算模型,通过CFD模拟方法研究文丘里管内部流动,根据模拟结果修正了损失计算模型,基于此模型以相同损失下吸肥量最大为目标,分析获得了文丘里施肥器的最优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文丘里施肥器的最优渐缩角为19°-28°,渐扩角为6°-11°,最优喉部直径的最优值5-7 mm,最优喉管长度以及吸肥管直径均等于喉部的直径。相同压差下,结构优化后文丘里施肥器的吸肥流量比优化前平均提高了56.3%。(4)研究了固体肥混施装置的施肥性能。研制出固体肥混施装置样机,建立了混肥腔、蓄肥腔的直径与高度的关系模型以及样机运行的时间配合策略,试验研究了固体肥混施装置加肥流量、供水流量的调节精度以及施肥浓度的检测精度,掌握了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对施肥精度的影响规律,对比了固体肥混施装置与压差施肥罐的施肥均匀性,以及与比例施肥泵的注入流量。研究结果表明,加肥流量和供水流量的平均调节误差分别为2.96%和3.50%,施肥浓度的平均检测误差为5.62%。当添加的固体肥能全部溶解时,混肥装置施肥浓度偏差小于3%。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的改变基本不影响装置的施肥精度,确保装置均匀出肥的最大施肥速度(施肥量/施肥时间)约为60 kg/h。固体肥混施装置的施肥均匀性远优于压差施肥罐,略低于比例施肥泵,但注入流量约为比例施肥泵的6倍。(5)研究了水肥管道运移扩散规律。基于组分传输模型对管道内的水肥混合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管道尺寸、水肥流量、肥液物理性质等参数对水肥混合速度以及均匀混合长度的影响规律,通过量纲分析拟合建立了均匀混合长度与水流量、注肥流量、灌溉管直径、注肥管直径、肥液粘度、肥液浓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注肥频率不影响管道内的水肥混合速度和均匀混合长度,注肥流量和灌溉管直径越大,注肥管直径和供水水流量越小,肥液与水的混合速度就越快。均匀混合长度随着注肥管直径、灌溉管直径、供水流量和肥液粘度的增大而延长,随着注肥流量和肥液浓度的增大而缩短。(6)构建了固体肥混施装置的两种应用技术模式。根据试验田灌溉系统的管道布置方式,结合喷灌小麦和滴灌黄瓜的灌溉施肥制度以及水肥管道均匀混合长度计算模型,研究出固体肥混施装置在两种灌溉系统中的安装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固体肥混施装置应用于喷灌系统时,灌溉主管上的注肥口应距离主管末端至少7 m,应用于温室滴灌系统时,灌溉主管上的注肥口距离第一条滴灌带至少3.5 m。
其他文献
天线是通信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发挥着传输能量的关键作用。基于高数据传输率和大量多媒体应用的要求,3G、4G和现在的5G技术已经被引入和实施。在最近的5G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中,无论是蜂窝还是其他无线应用,都在毫米波天线阵列方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毫米波范围内的高频天线被用来实现高速通信,其数据速率为Gb/s。毫米波技术为汽车、移动设备、Io T(物联网)、军事、医疗等各个领域的无线通信系统开启
群养猪身份识别是智能化个体监测与行为分析的基础。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业不断向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对猪只品质控制、福利管理及疾病防疫的需求日益增加。深入研究群养猪身份识别方法,构建智能监测系统,有利于生猪养殖过程的自动监管,对提高动物福利、增强品质控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基于机器视觉的猪脸识别研究已取得了新的进展,不过猪脸图像的采集对猪只运动和姿态有一定的限制。为了探索
化石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其储备数量有限且在使用过程中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亟需寻找它的替代品。生物质是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之一,其可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应用于火力发电项目中,即生物质发电项目。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燃料可以从农林生物质获取,其与燃煤发电项目的不同主要为燃料种类多样,且燃烧特性复杂。燃料的成本对生物质发电项目的成功投产与运行至关重要,因此,生物质发电项目燃料的使用需
气液多相流与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息息相关,其中涉及的气液界面行为以及气液间的相互作用在学术界和工业界有着巨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为了增进对气液混输和多相流动机理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探索气液多相流中气泡的几何特征和动力学行为,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676087)资助下综合运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手段,分别对静止液体中的单气泡上升特性、单气泡穿越液–液界面过程的特性、同向流中淹没注气产生的气泡特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然而,电池瓶颈是制约网络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无线充电技术的突破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为此,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应运而生,近年来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兴趣。Petri网作为一种建模工具,能够同时以图形化和代数表达的方式刻画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其在柔性制造系统、城市交通管理、故障诊断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可充电传感器网络中
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的普及应用,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拍摄环境不同、质量存在差异的图像数据。因此,对图像进行有效的特征表达并应用于图像的分类与识别等机器学习任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图像的有效表征一直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的重要问题和关键环节,此类图像数据的表征学习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图像中噪声、遮挡或缺失带来的干扰,图像维度过高引发的维度灾难,以及多视图图像上存在的差异性和关联性有待发掘和
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achine,PMSM)是一种高性能的交流电机,因其使用的是永磁体励磁并非励磁绕组,所以不会产生励磁电流损耗,相比于感应电机,最大程度能够节省百分之五十的电能,具有效率高、转子发热小等特点。除此之外,永磁体比励磁电流产生的气隙磁通密度高,这也使得PMSM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对比感应电机(相同功率等级),PMSM的体积更小、重
为了解决钢拉索自重大、腐蚀退化等固有问题,使用新材料来替代钢拉索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由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耐疲劳等优异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既有结构的加固与修复。然而,FRP拉索是各向异性材料,其横向强度远低于纵向拉伸强度,因而如何实现FRP拉索的有效锚固是一个难题。目前,既有研究大多针对单一荷载传递介质或单一FRP拉索材料进行锚固设计,缺乏基于荷载传递介质
招录制度和考核制度是我国辅警制度的重要内容。虽然法律法规对辅警的招录和考核做了原则性规定,但依然存在招录主体不统一、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我国辅警招录制度应遵循相应的原则,建立统一的招录主体,明确招录条件,规范招录程序;考核制度需明确考核主体,健全考核内容,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考核方法,强化考核的实施与结果运用,以此规范我国辅警招录制度与考核制度,促进我国辅警队伍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