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磷细菌优良菌种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kxsa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磷矿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存在分布不均、开发不合理、品位低等问题,由于传统的选矿方法对中低品位磷矿选别困难,同时存在成本高和污染环境等缺点,因此人们开始寻找其他更优的方法。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因其经济环保性而备受关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t.f菌)以及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简称At.t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氧化还原态的铁或硫,从而获得能量并浸出矿石中的有用物质,因此已成为湿法冶金过程的主要浸矿细菌。目前对这两种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属矿方面,其在非金属矿中的应用尚未充分发掘,尤其是磷矿的微生物湿法冶金技术就更少有人涉及。本课题主要进行了At.f菌、At.t菌用于磷矿浸出的优良菌种的选育研究,同时对两种菌进行了纯化、驯化、诱变以及浸矿的实验研究,并对浸出磷矿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提高菌种浸出磷矿时的浸出率。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At.t菌在液体培养过程中,其菌液pH随时间的变化可用曲线拟合,R2为0.9847,其最低pH可达到1.80左右;硫粉用量为7.5g/L时效果最好,其SEM显示被细菌作用后的硫粉表面粗糙。At.f菌菌液pH随时间的变化也可用曲线拟合,R2为0.986,菌液最低pH可达到1.60左右;采用有磷培养基培养At.f菌时,Fe2+与S单质的共同存在能使菌液降低到较低的pH,而采用无磷培养基时,只有S单质存在时细菌生长较好;当黄铁矿作为唯一能源物质时,细菌生长缓慢,在10d内无明显pH下降趋势。2.细菌经过磷矿粉的逐步驯化后,具有了较好的生长活性,进行浸矿试验时,驯化菌株对磷矿粉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其pH下降较快,且30天浸出率比原菌有所提高。3.通过对细菌进行物理诱变实验发现:非连续微波诱变对At.t菌作用明显,较好诱变时间为10 s-20 s;At.f菌则要通过连续微波诱变才会有明显的效果,较好诱变时间为10 s-20 s;At.t菌原菌经过紫外线诱变后,菌液平均pH显著降低,浸磷率提高一倍,而紫外线诱变对At.f菌的作用不明显;经过联合诱变实验发现,At.t菌经过微波诱变10 s后再经过紫外线诱变12 min能显著提高细菌的浸磷率。4.通过细菌浸矿与无菌培养液浸矿效果对比,发现在无菌的情况下,培养基中的磷酸盐(K2HPO4或者KH2PO4)会与矿石中的Ca、Mg等结合,生成难溶的磷酸盐(如透钙磷石等),而硫杆菌的存在会对这一过程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按一定比例混合两种细菌(At.t菌、At.f菌)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浸出效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一种从人尿液中分离培养尿源干细胞(hUSCs),并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的方法。方法:通过离心贴壁法从健康成人尿液中分离、培养hUSCs,采用CCK8法检测hUSCs的细胞增殖
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深入发展,全国各级工商管理局也加快了工商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各业务系统技术标准、软硬件平台的不同,形成了大量分布的异构数据源,导致在进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在生理、病理形态及细胞因子等方面,研究肺气虚与变应性鼻炎的免疫相关性。为补肺益气法治疗变应性鼻炎在临床应用提供部分依据。方法:将健康SD大鼠52只随
全球化给民族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震动,其中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效应,我们必须抵御具有强烈文学文化殖民倾向的负面效应。这就要加强我们文学的民族性恩赐 要加强民族性,就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烟雾病患者行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前后颅内及颅外动脉血流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3例烟雾病患者行EDAS,并于手术前后行TCD检查,检测
1937年日本宣布在伪满洲国“撤销”治外法权 ,给东北朝鲜族社会 ,特别是给占有很大比例的所谓无籍朝鲜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日本为了稳定东北的社会治安 ,让无籍朝鲜人就籍 ,
卫星网络作为空间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全球通信领域得以广泛研究与长足发展。卫星通信网络具备良好的全球覆盖特性,能够满足军事、商务以及民用领域的多元化通信
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两大难题。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内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如何在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已成为我
借鉴美军“非对称作战”理论 ,以求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 ,针对敌我特点 ,应当从四个方面实施“非对称作战” :以长击短 ,实施力量上的非对称作战 ;错位打击 ,实施目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是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学理论研究领域内影响深远的理论之一,其重要贡献在于:该理论激发了人们对语言习得规律和语言教学方法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从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