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火车站空间导识系统设计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hisper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城市与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商务、通勤等城际短途客流需求上升。而新建的高速铁路客站大多位于城市外围,这不仅加重了市内交通的换乘压力,也难以满足短途城际旅客对缩短出行时间的要求。为了应对将短途城际车站靠近城市核心区设站的呼声,同时也为了解决车站站房、线路对城市功能与交通阻隔等问题,地下火车站作为较新的一类车站类型出现了,至2016年初本文成稿时,国内仅有2座地下火车站竣工并投入使用。本研究通过对地下车站客流的问卷分析和研究发现,将火车站功能地下化之后,区别于传统火车站会主要发生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车站功能流线会有所差异;二是客流性质和出行特征有明显的不同。因此,为应对上述两个变化,在地下火车站标识设计时,传统火车站枢纽的空间引导和标识系统设计不能完全满足新的需要,而需要在已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和设计。针对客流组成和交通流线的区别,论文提出了针对地下火车站的重要客流组成(商务出行和城际通勤人士)需采取的新措施并着重论述,包括:一方面在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中,首先需要强化时间和换乘信息等主客流敏感信息的发布,同时兼顾交通和商业信息发布的协调;另一方面,在空间引导设计中,强化空间导向的重要作用,通过空间形态、自然光线、色调、材质等的运用,已达到引导目的。通过采取上述标识导向和空间引导的措施,提高整体引导效率,使得搭乘地下火车站的旅客将能充分把握和利用时间,享受城市核心区综合枢纽带来的高效便捷舒适,提高换乘效率,提升商业服务水平,改善出行质量。
其他文献
中国大运河作为线性的运河遗产,在长度、历史悠久度和在用程度特别是跨越地区地理条件的复杂性及其功能的复杂性在世界上是无可比拟的。目前,它的申遗程序正在进行中。在已列入
本论文以现代技术大量应用为背景,将体育场馆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和详尽细致的分析,以结构的建构逻辑为切入点研究体育场馆建筑形式的生成。  
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模式的探索是城市对于自身发展轨迹深层次的反思。   文章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实践经验,来解读北京历史街区保护与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多城市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了停车难问题。在解决停车难问题的过程中,机械式立体停车库以其独特的优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并得到了较为广泛
生态产业园区是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以及传统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的优先路径,在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开展建设生态产业园区,是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本论文是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进行初步探究,尤其是通过对于由历史遗留下来的产业建筑如工厂或仓库建筑群,经由改造和再利用而形成的这类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调查研究,对旧产业建筑
历史文化街区是在城市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建筑和人文风貌,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代表着地方纹理的意涵,是城市的宝贵财富。 由于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广泛地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商业形式正向着多元复合化的趋势发展,传统零售实体商业急需新的发展模式摆脱窘境。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消费观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这
世界各地的商业街区空间都具有其自身的历史演变过程,它们既呈现着共性又存在着差异。当前,一个城市的商业街区不仅受到来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包括人类
首先,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灰空间的全方位诠释,并探讨环境和人的关系,通过分析灰空间的功能和相关理论,归纳和阐述出居住环境中人、建筑、环境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需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