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发展格局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s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是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区域城镇发展格局是建立在区域城镇体系基础之上对地区城镇空间布局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前瞻性、综合性的规划布局。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格局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和城镇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中心,良好的资源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西部城镇建设的重要地区。与此同时,快速的城镇化伴随着高强度城镇建设给陕北地区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城市发展同生态环境之间的胁迫效应日趋严重。本文以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为研究区域,进行城镇发展格局优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以期构建与陕北地区城镇发展特征相协调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同时为陕北和其他生态脆弱地区资源型城镇发展提供借鉴。本文首先对城镇发展演化历程进行研究,明确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城镇空间“点—线—轴带—网络”的演变过程。其次,从时空两个维度对陕北地区城镇化发展、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城镇发展综合水平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归纳总结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发展格局演进阶段和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分析了影响陕北地区城镇发展格局的经济要素、社会要素、资源环境要素、政策要素、文化要素等五大要素。然后在县域层面对城镇发展影响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资源环境要素是影响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发展格局的基础性要素,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对城镇发展以及城镇格局的空间演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要素在空间上的非均衡分布共同决定了城镇发展格局的空间分异特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实际情况,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城镇发展格局构建的基本路径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城镇布局优化引导未来城镇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构建以延安市、榆林市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两核三带五区”城镇发展格局,以及梯度发展的城镇体系优化方案。
其他文献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也不断攀升,人口的高度聚集带来商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对信息传递的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大背景下,商用液晶电视作为高科技、现代化的新型显示设备,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契机。商用液晶电视广泛应用于酒店、会议、零售等行业市场,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对产品特性的要求有所不同,行业市场呈现出差异化增长
学位
随着工业与农业的不断发展,水体环境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去除成为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其中,土霉素(OTC)和铅离子(Pb2+)两种污染物广泛的存在于各种养殖废水中,目前传统的去除方法无法高效的去除复合污染物。生物炭作为一种原材料丰富、制备简便且经济实用的吸附物质,应用于水体环境污染物的去除中,但由于原始生物炭的吸附性能有限,研究者通过改性方法增强生物炭去除污染物的能力。其中,纳米零价铁(nZVI)
学位
自1984年中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开始,标志着中国迈入知识产权保护国家序列,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不断重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中国已然成为重要知识产权大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6条修订以来,特别是在以公有制为主国家政企格局下,公司作为知识产权拥有主体,职务发明在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地位中尤其重要,因此职务发明及其权益分配的研究在当前知识产权研究体系中具有一定价值和参考意义。本文研
学位
自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持续进行着升级。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需要,生产制造中的服务要素占比也逐渐增加,对服务资源的需求也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2015年,在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文件中,将“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作为九项战略之一,旨在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至此以后,我国在鼓励服务型制造方面出
学位
快速城镇化进程加速了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各类物质源源不断的投入到城市中,在支撑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城市道路网络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其占地面积之大、物质投入之多,是其他建设活动所不能比拟的。从物质存量视角研究城市道路建设,构建基于物质存量演变的道路物质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框架,评价道路系统的空间效率,将深化城市物质流动与物质代谢相关研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路径支持。以西
学位
近年来,全球变暖现象日益加剧,极端高温事件不断增多,由于高度城市化导致的蓝绿空间减少、城市下垫面硬质化等原因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热环境恶化。极端高温会诱发中暑、热射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对人类健康与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威胁。因此,采用适应性规划理念,进行城市公共纳凉场所体系规划,提高居民应对极端高温灾害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西安市为例,在分析西安市高温热浪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
学位
随着对提高洪水抗灾能力的日益关注,衡量区域抗灾能力和恢复能力的方法和工具在灾害风险管理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对于一个频繁受到洪水侵扰的地区,恢复到灾难前的状态是不可取的,因为这将使该地区面临同样的风险。应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提升地区的洪水韧性,转变到一个不那么脆弱的状态。本文针对这一需求,围绕地区韧性、风险指标体系、洪水情景构建,研究建立了一个韧性评估框架。它能够评估一定尺度的区域受到洪水冲击的韧性水
学位
中国已进入乡村振兴新时代,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人们追求更高生活品质、回归乡村和珍爱乡村的时代新潮流,促使乡村人居环境保护与发展逐渐成为政学两界关注的重点领域以及普通民众关心的重点话题。旅游型传统村落以及旅游型乡村作为一类特殊的乡村类型,其人居环境的提升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科学评价此类乡村人居环境,因
学位
医疗急救设施作为城市医疗卫生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确保居民能在“黄金/白金急救时间”内获取急救服务的属性,是保障城市居民生命安全与品质的重要医疗措施。近年来,快速运转的城市生活和日益增加的生存压力,使得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突发公共卫生和意外事件的风险激增,但我国现有的院前急救系统和设施,因投入有限,体系机构尚未发展完善。以急救中心和医院为代表的专业急救医疗设施和人员,也因配置、培训标准参差,
学位
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显著发展。然而,以土地利用变化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绿色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城市生态质量失衡所导致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已经严重制约着未来宜居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过去对城市生态质量的研究多停留在城市层面的常规评价上,忽略了其空间异质性,未能在不同尺度上展开调查。城市生态质量的异质性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通过多源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