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过表达Gαq改善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tang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Gαq是G蛋白α亚单位家族的重要成员,是体内一个重要的信号通路蛋白。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人神经元样细胞株SY5Y和大鼠神经元样细胞株PC12中过表达Gαq明显增强了细胞的抗氧化损伤能力,机制可能与过表达的Gαq激活ERK、Nrf2通路、抑制NF-κB通路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过表达Gαq的神经元样细胞中SFPQ明显上调。SFPQ是一种DNA/RNA结合蛋白,参与了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鉴于上述结果均为体外研究所得,本课题拟检测不同年龄小鼠海马中Gaq和SFPQ的表达水平,以明确Gaq、SFPQ表达水平随年龄变化的相关性,并构建D-半乳糖致小鼠衰老模型,研究衰老小鼠海马过表达Gαq后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及相关机制,从模型动物层面为Gaq作为抗神经衰老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1)取年龄为1天、7天、14天、2个月、6个月、18个月的昆明小鼠各5只,麻醉后立即用4℃生理盐水心脏灌注,解剖分离出脑海马,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实验检测Gαq与SFPQ蛋白表达水平。(2)取2月龄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只,模型组(DG组)腹腔注射D-半乳糖构建小鼠衰老模型,对照组(NC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造模结束后用水迷宫实验(Morris water maze,MWM)进行检测,并将模型组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治疗组(Gαq+DG组)双侧海马注射腺病毒过表达Gαq,安慰组(VECTOR+DG组)双侧海马注射含空载体的腺病毒,对照组也随机分为2组,Gαq+NC组和VECTOR+NC组,分别给予治疗组和安慰组同样的处理。(4)注射病毒4个星期后,用MWM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MMW实验后立即处死小鼠,用化学比色法检测海马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用WB实验检测小鼠海马Gαq、SFPQ、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血红素加氧酶1(HO-1)、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及其磷酸化形式p-CREB的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Gαq、SFPQ、BCL-2在小鼠海马的表达水平。[结果](1)小鼠海马内Gαq、SFPQ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二者表达水平随年龄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2)小鼠连续4周腹腔注射D-半乳糖后,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SFPQ、抗氧化相关蛋白GST、HO-1、记忆相关蛋白p-CREB表达水平明显下调,海马CAT、SOD、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明显降低。(3)海马过表达Gαq明显改善了衰老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上调了海马SFPQ、GST、HO-1、p-CREB、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增强了衰老模型小鼠海马CAT、SOD、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结论](1)小鼠海马中Gαq、SFPQ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衰老模型小鼠海马过表达Gαq后SFPQ明显上调,提示Gαq、SFPQ二者在神经衰老和抗神经衰老过程中存在内在调控关系。(2)海马过表达Gαq可明显改善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Gaq可作为体内抗神经衰老的治疗靶点。(3)海马过表达Gαq可以恢复SFPQ,和抗氧化蛋白GST、HO-1表达水平,增强CAT、SOD、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减少神经元凋亡并增加记忆相关蛋白p-CREB含量从而改善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其他文献
[目 的]探究焦虑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及非肥胖、肥胖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人群患病的易患因素,为NAFLD的预防,预后的改善提供新方向。[方 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1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满足研究纳入标准的体检人员发放广泛性焦虑障碍自测量表,
[目的]通过系统性注射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二羟基苯基甘氨酸((RS)-3,5-Dihydroxyphenylglycine,DHPG)诱导小鼠自闭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样社交行为障碍,研究该社交行为障碍小鼠模型相关的核心脑区及其自噬分子机制,以期加深对ASD患者社交行为障碍病理机制的认识,为ASD的药物疗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3月龄雄性C57BL/
[目的]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中国抑郁患者的加权终身患病率为6.8,而加权十二个月患病率为3.6%。抑郁症不但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还对家庭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负担。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抑郁症,其安全性和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但目前rTMS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快感缺失是抑
[目的]通过了解来精神科就诊的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和健康青少年的社会人口学基本信息和心理健康的相关状况,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期虐待经历和青少年生活事件与青少年抑郁发作的关系。[方法]病例研究组纳入的样本为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门诊及住院部的诊断为抑郁发作的青少年患者,健康对照组为随机选取的中学的在校学生,且其PHQ-9评分在10分以下,完成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病例报告
[目的]调查玉溪市红塔区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的治疗动机及依从性现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设计针对性的线上干预措施,提升美沙酮维持治疗人员的认知、动机和治疗依从性,并评估线上移动健康干预措施的可行性、满意度及初期干预措施的效果,及时作出调整为后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在玉溪市红塔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对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然后随机分组。首先开展基线调查,包括:研究对象的一
[目的]比较青少年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认知损伤的差异,研究抑郁障碍、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执行任务下前额叶激活模式,并分析认知功能与前额叶血流Oxy-Hb的影响,探讨不同疾病患者认知改变与执行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31例、双相障碍患者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9例,健康对照组31例。采用重复性成套
[目的]探究首发或至少1月未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浆中的proBDNF水平表达差异;探究抑郁障碍患者是否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分析抑郁障碍患者血浆中的proBDNF表达水平分别与疾病严重程度、认知功能是否存在相关性;探究proBDNF能否作为抑郁障碍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记物。[方法]实验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匹配,采用ELISA法对73例抑郁障碍
[目 的]比较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杏仁核亚区体积及杏仁核亚区之间结构协变连接的差异,探究其体积有差异脑区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焦虑性、非焦虑性抑郁患者和健康对照杏仁核亚区体积及杏仁核亚区之间结构协变连接的差异,探究体积有差异脑区与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55例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和178例健康对照进行头部结构磁共振扫描,利用Freesurfer软件对所有受试者杏仁核进行分割并得到各亚
[目的]既往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表明缰核(Habenula Nucleus,Hb)在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而其机制可能是由于Hb的簇状放电对大脑神经环路的影响,然而Hb对MDD患者大脑神经环路的具体影响原因缺乏深入的研究,且缺乏与之相关的临床特征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
[目的]本研究通过评估处于不同病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皮层内抑制功能、临床症状和各种环境应激因素,探讨皮层内抑制缺陷是否稳定地存在于精神分裂症的各病程阶段;并进一步探讨皮层内抑制缺陷与认知功能和其他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以期探索精神分裂症的大脑皮层抑制缺陷机制,并为开发更有效的认知缺陷治疗措施指明方向。[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22例,其中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36例,复发精神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