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猪产业是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从生猪出栏量、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产量排名来看,安徽省是全国养猪大省之一。2012年安徽省肉猪出栏2927.6万头、年末生猪存栏1555.2万头,全年猪肉产量397.7万吨,综合排名全国第十。但是,与全国其他养猪大省相比,安徽的生猪生产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尤其是安徽省生猪产业链上的核心主体——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组织数量不多,规模普遍偏小,影响力十分有限。生猪产业链上游投入不足,养殖分散,产业集中度低,养殖基地建设落后、科学养殖技术运用少,产业链中下游产品加工程度不高,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在这种背景下,安徽省生猪产业的发展成为了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生猪产业进行了研究。国外主要从生猪产业链一体化的角度,阐述了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我国对生猪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不断出台生猪产业政策,完善生猪产品质量的认证标准,国内学者对生猪产业的研究不再仅仅停留在价格波动、猪肉质量等方面,而更多转向了经济学的视角,但从产业链主体模式比较视角对生猪进行研究的文献并不多,针对安徽省研究的文献就更少了。本文是基于生猪产业链视角,比较生猪产业链上各环节主体的合作模式,分析各个不同产业链主体合作模式的优劣势,提出促进安徽省生猪产业链主体模式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是:一是通过分析安徽省生猪产业链主体模式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并对安徽省三种典型的生猪产业链主体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要根据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坚持多种生猪产业链主体模式共同发展,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坚持某种模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主体模式所占比重也应不同。二是根据国内外发展经验和安徽实际情况,应重点培育新型生猪产业链主体模式,尤其应加强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在生猪产业链主体模式中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