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配送网络的不断完善,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开始快速发展。网络购物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特别是对实体零售造成了较大冲击;同时,网络购物也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进而为实体零售带来一定的商机。可见,网络购物对实体零售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目前对于二者的关系、尤其是空间关系的研究仍较为匮乏。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网络购物、实体零售问题均存在转型、融合发展的诉求,但二者如何融合仍较缺乏科学依据。在这种背景下,刻画不同地区网络购物对实体零售的影响差异、解析差异的成因,对网络购物、实体零售的发展及其融合路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网络购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网络购物-实体零售”关系视角,按照“发展进程——空间格局——空间关系——影响因素”的主线,研究中国网络购物-实体零售空间交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首先,研究中国网络购物的发展进程与结构演变。其次,从县级、地级市两个空间层面分析中国网络购物、实体零售的空间格局,并从两个空间层面对比分析其异同。第三,在县级层面,通过耦合分析,划分全国县域的网络购物-实体零售空间交互关系,解析不同县域的空间交互关系的差异;在地级市层面进行网络购物-实体零售空间交互关系的划分研究,并与县级层面研究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剖析网络购物-实体零售空间关系模式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广州市的实地调研案例进行印证分析。 研究发现:1)中国网络购物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2003年以前的萌芽期;2003-2008年的发展期;2009-2011年的平稳期;2012年以后的成熟期。期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结构发生了两次转折:2003年,网络购物迅速由B2C主导转变为C2C主导;2009年,B2C网络购物市场份额开始持续回升,2015年以后,网络购物市场再次转为由B2C主导。2)县级、地级市层面网络购物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特征。县级层面,网络购物最高水平县域集中于东南沿海;较高水平县域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华北地区;中等县域水平主要分布在华北与中部地区。地级市层面,网络购物高水平地级市集中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较高水平地级市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外围或为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中等水平地级市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或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省会城市。3)在县级、地级市层面,网络购物空间格局与实体零售空间格局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县级层面,实体零售高水平县域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与内蒙古、中部地区;网络购物高水平县域与实体零售高水平县域相比收缩至东南沿海、华北地区。地级市层面:实体零售高水平、较高水平地级市集中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与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网络购物高水平地级市与实体零售高水平地级市相比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有更强聚集性,同时向西部地区省会城市扩散。4)网络购物-实体零售空间交互关系可以划分为六种;高值协同、促进、替代、补充、独立、低值匹配。县级层面,交互关系为高值协同的县域集中于东南沿海;为促进、补充的县域主要分布于华北地区;为替代的县域多临近省会城市;为独立的县域主要分布于东北、中部地区、内蒙古与山东。地级市层面,交互关系为高值协同或促进的地级市集中于中国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及内陆省会城市;为替代或补充的地级市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华北地区;为独立的地级市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宏观层面看,从西部地区到东北地区、到中部地区再到东南沿海,中国各县域网络购物对实体零售的影响逐渐增强,交互关系由低值匹配变为独立、再变为补充、变为替代、再变为促进,最后变为高值协同。5)网络购物-实体零售空间交互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信息化水平、电商环境、城镇化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物流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交互关系规律为:信息化程度高地区,更易呈现高值协同、促进;电商环境优良地区,更易呈现高值协同、替代;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较高地区,更易呈现促进、高值协同与替代;物流水平高地区,更易呈现高值协同与替代;收入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易呈现独立。6)广州市案例研究发现,网络购物-实体零售空间交互关系规律为:市区易呈现高值协同与替代,近郊区易呈现独立与补充,远郊区易呈现独立、低值匹配。案例分析结果显示的市区、近郊区、远郊区实际居民网络购物-实体零售选择可以印证这一规律。在影响因素角度:广州市内物流水平较高、居民受教育水平较高区县,网络购物-实体零售更易呈现替代关系;居民收入水平较高区县,网络购物-实体零售更易呈现独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