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神速,外贸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向前发展的三大马车之一,2009年我国更是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然而,在巨大的贸易顺差下,我国面对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呼声越来越大。2010年3月开始美国政府曾多次发表文件要求把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并对我国出口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我国在今年6月重启人民币汇改,至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已接近3%。因此,研究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价值。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汇率传递角度出发,通过研究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分析我国出口商品的盯市能力(Pricing to market,PTM)强弱,进而得出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主要研究方法是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
首先,本文对出口汇率传递率(EPT)和出口盯市能力(PTM)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出口汇率传递率是指汇率变动对于本币出口价格的传递效应,即汇率变动1%,本币出口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出口盯市能力是指汇率变动情况下出口商控制价格的能力。假设本币升值,出口商如果能把汇率变动的大部分成本转嫁给外国进口商,那么,我们就说该出口商的盯市能力强。而后,本文根据商品的进口国需求价格弹性分析了本币升值情况下EPT和PTM的关系,认为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弹性越大,|EPT|越大,PTM越小。也就是说,当进口国需求对价格十分敏感时,出口商吸收汇率变动的大部分成本,出口盯市能力弱。在这里,除了一般的5种汇率传递情形外,本文还分析了两种特殊的情况:“逆传递”现象和“乘数传递”现象。
其次,本文分析了汇率传递的不完全性及不对称性与出口盯市能力的相互作用机制。在成本不受汇率变动影响的情况下,汇率变动传递到出口价格的途径是出口商的PTM能力。而且,出口商的PTM能力是引起汇率传递不完全和不对称的原因之一。PTM能力又受到汇率变动预期在内的五个主要因素影响。
再次,本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建立了一个局部均衡模型,重点分析出口价格对汇率外生性波动的反应,并根据出口汇率传递率构建PTM指数来衡量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出口竞争力的强弱。运用标准的面板数据分析法比较分析了浙江和广东2002年第一季度至2008年第四季度HS分类中具有代表性的8类制造业的整体及分类出口汇率传递率。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滞后期的出口汇率传递率是不同的,即具有汇率传递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性;浙粤两省出口制造业受汇率影响均十分显著,总体出口汇率传递率(EPT)均在-1到-0.5之间,说明我国出口商不具有控制目标市场价格的能力,即出口盯市能力弱。
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两省制造业存在问题,认为应该从提高市场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区域制造业协同整合、学习制造业强国经验四个方面下手,提高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