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六朝时期作为研究时段,以老人为研究对象,从寿命、死亡原因、社会地位以及老人的作用、价值等方面,对这一时期的老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考察。
通过对这一时期正史所载人物死亡年龄、婚育年龄的统计,对六朝老人的年龄下限作出界定,以40岁为宜。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推断这一时期老人的主要的死亡原因以疾病为主。同时,不同阶层的老人因其生活的具体环境的影响,其死亡原因又有着自己阶层的特点。其中,统治阶级的老人因政治斗争而丧生是其死亡原因的一大特点。对于下层民众而言,战乱、灾害、饥荒,则是除疾病外的又一原因。
农业社会的现实情况要求重视老人的经验,封建国家出于社会稳定、控制的需要大力提倡敬老与孝道,个人由于传统道德的影响以及自身仕途的考量,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遵行敬老、守孝的规范。世家大族势力的膨胀,使得儒家礼法制度空前盛行。这一时期的宗教也提倡孝道。老人本身也自强不息,在国家和家庭生活中发挥余热。同时,由于老人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其本身的实力也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话语权。因此,在这一时期,社会风尚崇敬老人,国家在政策上优侍老人,提倡敬老。
从生活细节上来说,六朝时期的老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有着比较好的待遇,娱乐活动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比较丰富。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阶层,因其社会地位、财富、权利的不同,其生活条件也有着相应的差别。在这里,对于他们归属群体的划分标准,首先是阶级,然后才是年龄。决定一个群体生存状况的,不仅仅是整个社会的态度,还包括社会经济条件和社会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