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通信多媒体业务传输跨层优化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fvgbergbeg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铁路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是我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通信网络作为高速铁路系统的神经中枢对高铁安全可靠运行发挥了保障性作用。然而,随着宽带多媒体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现有高速铁路通信系统业务承载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列车实时监控、旅客娱乐与商务应用等新型多媒体业务的传输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阻碍了高速铁路朝着更加安全、舒适的方向发展。为此,亟需对高速铁路场景中多媒体业务传输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在高速铁路场景中,由于相邻车站间距长达数百乃至上千公里,高铁列车在出站转向提速后,将保持长时间的恒速平直运行状态。因此,列车在任意一时刻所处的里程位置可以预测,这是高铁移动通信系统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最为显著的区别。基于这一特点,可以预知高铁列车在任一时刻与轨道旁基站之间的距离,据此计算无线信号传播的大尺度路径损耗。除此之外,我国高铁列车运行的主要道路场景为高架桥场景。在高架桥场景中,轨旁基站与高铁列车之间的无线信号传播存在直射路径,可利用莱斯信道描述轨旁基站与高铁列车之间的无线信号小尺度衰落情况。综合上述两点,本文刻画出了符合高铁列车实际运行情况的无线传输信道模型与信道容量模型,为建立高铁移动通信系统中多媒体业务优化传输问题提供基础场景模型。在上述场景基础上,基于本文建立的各协议层资源状态模型,以跨层优化方法分别研究了多媒体业务中时延敏感类业务与时延受限类业务的传输问题。具体地,针对时延敏感类多媒体业务,以最小化发射机当前能量消耗为目标,引入等价速率约束法将MAC层数据包平均等待时延融入到物理层无线资源分配策略中,分别满足差异化业务的时延性能要求;引入李雅普诺夫漂移理论,基于DBP算法建立优化问题,最大化系统吞吐量,最小化MAC层平均队列长度,保证不同业务时延性能;仿真结果展现了两种资源分配模型的性能特点。针对时延受限类多媒体业务,以最小化发射机全局能量消耗为目标,引入图形化方法描述了业务数据到达与最低传输要求的累积容量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优化发射机功率控制策略的数学问题,由于问题非凸且很难求解,本文利用传输模型的图形特点设计了启发式算法,并据此设计了online算法,仿真结果展示了不同算法的性能特点。
其他文献
移动Ad hoc网络(MANET)路由协议的安全性比传统网络复杂得多是因为其具有开放信道、分布式合作、动态拓扑、无中心授权、带宽受限等特性。这些特性使现有的一些有线网安全方
本文以明渠流量测量产品样机研制项目为背景,研究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在嵌入式系统实现中理论与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流量测量方法分析及目前所选方法的误差分析简
学位
合成孔径雷达(SAR)相比于传统雷达具有很多优势,它利用脉冲压缩技术以及合成孔径技术获得的二维高分辨使其不但能探测目标的有无、远近,而且能对目标成像,并且具有全天候、全
Ad Hoc网络,是由一组带有收发装置的无线移动节点组成的动态多跳、临时性无中心自治系统,其应用前景广阔。介质访问控制协议(MAC)是Ad Hoc网络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着节点如
塑壳断路器作为低压配电保护系统的核心元件,应用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广,对它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断路器可靠性指标,在产品出厂前一定要进行可靠性检验,触头测试是保证
近年来,随着业务IP化发展,以太网逐步向城域网和广域网发展。由以太网所产生的数据业务快速增长,以太网传送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对提供“电信级”的以太网业务成
日益复杂的组网方式和苛刻的网络环境使得IP网络抗丢包问题的分析解决不再是束之高阁的理论研究,而是音视频通信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的工程问题。因此视频错误掩盖是一个高性
在控制工程实际应用中,由于PID控制器具有易于操作、计算方便等优点,使得PID控制器被广泛的使用。但是,在现实工业生产中,复杂系统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传统的PID参数整定方法得
本文的工作主要是围绕影响球面内插算法定位的两个关键因素—基阵阵元的位置精度和时延估计精度展开的。分别介绍了测阵以及时延估计的基本原理,给出用于提高测阵精度的优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