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与减氮对麦-稻与油-稻模式土壤氮库与氮气态损失的影响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s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还田能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活动,进而影响土壤中氮素的迁移转化与氮损失。然而由于秸秆在土壤中分解、周转过程复杂,且极易受环境影响,目前关于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损失、转化、利用过程的影响仍然不明确。因此,本试验选取长江中游常见的麦-稻(W)和油-稻(R)水旱轮作模式,探究不同模式下氮肥施用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氮库及氮气态损失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协同作物丰产、氮肥高效利用及环境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试验设计6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还田和常规施氮(R2S、W2S;施氮量210 kg N/hm~2)、秸秆还田和减氮30%(R2SN、W2SN;施氮量147 kg N/hm~2)、秸秆不还田和常规施氮(R0S、W0S;施氮量210 kg N/hm~2),通过对不同模式N2O和NH3气体排放连续监测及土壤氮库指标测定分析,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两种水旱轮作模式中,第1季小麦生物量、产量显著高于油菜;第2季麦-稻后茬水稻生物量比油-稻后茬水稻生物量显著下降11.3%,但各处理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油-稻模式秸秆还田量比麦-稻模式显著提高18.9%。(2)在常规施氮条件下,两模式秸秆还田处理作物成熟期0-30 cm土层可溶性有机氮(DON)、微生物量氮(MBN)、无机氮(IN)、总氮(TN)含量均值显著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其中MBN对秸秆还田响应最敏感,W2S两季MBN含量均显著高于R2S。在秸秆还田条件下,R2SN和W2SN的DON、IN、TN含量显著低于R2S和W2S;R2SN两季MBN含量较R2S显著提高48.2%,尤以R2SN旱作季提高更为显著;W2SN的土壤MBN含量在旱作季显著高于W2S,在水稻季则显著低于W2S。(3)两模式旱作季氮气态损失均显著高于水稻季。在常规施氮条件下,油-稻模式周年氮气态损失量均显著高于麦-稻模式,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显著降低油-稻模式周年氮气态损失量,显著提高麦-稻模式周年氮气态损失量。减氮处理后,R2SN和W2SN周年氮气态损失量无显著差异,且二者较其他处理显著降低了轮作模式的氮气态损失量。(4)两模式水稻季土壤氮素净氮矿化累积量显著高于旱作季。常规施氮条件下,对比个处理下周年土壤氮素净氮矿化累积量,R2S显著高于W2S,R0S显著低于W0S。R2S比R0S显著提高38.8%,尤以水稻季提高更为显著;W2S和W0S周年差异不显著,单季差异显著。(5)在常规施氮条件下,预估各处理下周年氮表观损失量发现,R2S显著高于W2S,R0S显著低于W0S。秸秆还田对不同模式周年氮损失量影响不一致,R2S比R0S显著提升28.9%,W2S比W0S显著降低24.6%。综上所述,秸秆还田与减氮处理对土壤供氮能力、作物吸氮能力以及氮素损失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模式下土壤氮库指标对其响应不一致,导致了秸秆还田与氮肥配施对稻田氮转化利用交互作用的复杂性。本试验条件下,秸秆还田处理有利于作物增产、增加土壤氮库活性和降低氮气态损失。以秸秆还田为前提,油-稻模式施氮量147 kg N/hm~2,麦-稻模式施氮量210 kg N/hm~2时,能保证作物稳产和减少环境压力。
其他文献
青枯病是一种土传细菌性病害,具有扩散速度快、破坏性大等特点,对桑树的生长具有毁灭性的破坏,严重制约了我国蚕桑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青枯病因其发病范围广、危害大、破坏力强等原因已经成为全球植物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由于青枯病的病原菌致病变种众多,宿主广泛,导致青枯病一旦发生就难以治愈,目前针对桑树青枯病的发生还没有非常好的防治措施。噬菌体作为一种细菌病毒,因其天然的杀菌能力、宿主专一性、环境友好性
学位
我国拥有丰富的盐碱水资源,但由于具有高盐度、高碱度、高p H、主要离子比例失衡、缓冲性能差等特点,大部分仍处于闲置状态。发展盐碱地渔业是开发利用盐碱地水域重要有效途径之一。但耐盐碱品种的相对不足已成为制约盐碱水渔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亟需筛选、培育耐盐碱水产品种,以促进盐碱渔业可持续发展。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繁殖周期短等优良特性,由
学位
玉米是全世界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三大主粮之一。玉米籽粒包含胚、胚乳和空腔等内部结构,其中胚乳可根据硬度分为粉质胚乳和角质胚乳。定量分析玉米籽粒结构成分对精准选育玉米品种、提高玉米品种食用价值和市场价值等至关重要。目前,常规玉米籽粒考种只能基于机器视觉或者人工测量粒长、粒宽、粒厚和百粒重等性状,但无法准确获取籽粒三维及内部结构成分信息,比如籽粒、胚、胚乳和空腔体积。Micro-CT是一种
学位
水产养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导致鱼粉等蛋白饲料日益短缺,植物蛋白源饲料因其价格低廉及资源较多而被广泛应用于养殖过程中,但植物蛋白源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甘露聚糖的存在,会增加肠道食糜的粘度,造成动物消化率低等弊端。乳酸菌作为食品级安全微生物,常被用作异源表达的受体菌株来构建重组乳酸菌。本试验探究了乳酸乳球菌NZ9000的产酸能力、抑菌作用、对胆盐环境的耐受性、对高温以及低p H条件的耐受能力,对抗生素的敏
学位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是广泛分布的淡水养殖动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雄性中华鳖与雌性中华鳖相比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因此,培育“全雄鳖”是中华鳖育种的重要方向。RA(视黄酸)及其代谢的外部信号促使生殖细胞进入减数分裂,决定生殖细胞发育成卵母细胞或精子。RA的表达由RARs和RXRs形成的二聚体与RA反应元件(RAREs)结合调控。其中,RXRs参与动物的性别调控和性别发育。
学位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菜籽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来源之一。选育高油酸杂交种是当前油菜品质育种的重要内容之一。隐性核不育是近年来广泛用于油菜杂交种选育的一种不育类型。本研究基于隐性核不育系统最新成果,开发和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油菜高油酸两型系及临保系。主要结果如下:1)针对隐性核不育系统T45来源的Bnms3基因突变,开发了两个INDEL标记Ms3-1F/2R和Ms3-3F/4R、一个KASP标记
学位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活性成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药食兼用中草药。在哺乳动物上研究表明,红花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在治疗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及抗氧化、抗炎、提升免疫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然而,红花作为植物性饲料添加剂对水生动物的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以红花为饲料添加剂,以鲤为养殖对象,探讨红花对鲤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红花在水产领域作为抗生素替代品的应用提供依据。实验选取平
学位
甘蓝型油菜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适时的休眠和萌发对适应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胁迫及其重要。植物激素是决定种子萌发和休眠的主要生理因素之一。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得到一些与种子萌发相关位点,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区段内包含和植物激素如Bna A10G0029000WE(Bna YUC3)等相关基因。进而我们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建了相关基因的突变体以及过表达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50
学位
根系是作物养分吸收的器官,根构型对作物的氮素吸收、运输和同化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根系生长存在冗余现象,大的根系可能增加对碳氮等资源的占用,减少碳氮向地上部的分配,从而影响作物的地上部物质积累、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效率。因此,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减少根系冗余可成为作物高产和氮高效的一条有效途径。本研究选用2种不同根系大小的水稻品种黄华占(小根系品种)和汕优63(大根系品种),在水培试验条件下设置2个氮水
学位
棉花(Gossypium L.)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作物和油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棉纤维是由胚珠表皮的单个细胞突起发育而来,是探究细胞伸长和细胞壁生成的重要模型。MADS-box家族基因在植物花器官发育和信号传导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棉纤维发育中的作用却鲜少被报道。本研究在陆地棉TM-1的表达谱数据中筛选到一个在纤维起始时期的胚珠中优势表达的基因Gh AGL1,利用CRISPR/Ca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