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3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慢性排斥移植肠HMGB1和RAGE表达的影响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ang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肠移植是除了全静脉营养以外不可逆肠衰竭患者的另一种重要治疗方式。随着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得到有效的控制,慢性排斥反应正逐渐成为影响小肠移植患者和移植肠远期存活的重要因素。目前单纯应用免疫抑制剂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慢性排斥反应,因此,探求其他治疗方法是目前器官移植研究方向之一。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是一类具有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作用的脂肪酸,在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发挥作用。本课题利用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模型,研究n-3 PUFAs对慢性排斥移植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HMG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高迁移率族蛋白1)和RAGE(receptor for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在移植肠系膜血管病变中表达变化和n-3 PUFAs对其影响。  第一部分长期存活的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模型的建立  大鼠是研究小肠移植的常用实验动物。过去我们曾经成功建立F344到Lewis大鼠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模型。对于研究移植肠慢性排斥反应,原位模型比异位模型有明显优势,但是受体鼠远期存活率常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移植肠血管吻合口远期通畅率和原位移植肠慢性排斥反应。我们希望通过改进手术方式和提高免疫抑制疗效的方式来延长受体鼠存活时间,建立能长期存活的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模型。  我们对以往采用的F344到Lewis大鼠小肠移植模型进行血管吻合方式等方面外科技术改进,提高血管吻合口远期通畅率。我们还用他克莫司代替环孢霉素延缓受体鼠移植肠慢性排斥病程。通过这些改进,绝大多数受体鼠术后存活时间达到半年,病理学检查证实移植肠出现慢性排斥病变,包括:肠粘膜萎缩、粘膜下肌层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系膜纤维化和血管内膜增生。  结论:通过改进手术方式和应用他克莫司,首次建立了术后存活半年的F344到Lewis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模型。  第二部分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慢性排斥移植肠影响  过去研究表明n-3 PUFAs作为免疫调节剂可以减轻移植器官急性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近年来我们研究发现给小肠移植大鼠喂食富含n-3 PUFAs的鱼油能显著减轻移植小肠慢性排斥反应,提示n-3 PUFAs对小肠移植慢性排斥有一定疗效。但是由于受到研究条件限制,我们仍缺少关于n-3 PUFAs对移植肠慢性排斥远期疗效方面的资料。本部分研究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动物实验研究。  我们利用第一部分研究中所建立的大鼠原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模型进行本部分研究。我们观察了术后给受体鼠灌食富含n-3 PUFAs鱼油(FO组)半年后脂质代谢血清学指标和移植肠病理学指标,并与灌食磷酸缓冲液的PBS组、灌食富含n-6PUFAs玉米油的CO组和Lewis到Lewis同系移植的ISO组三个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从术后13周开始FO组受体鼠体重平均增长率显著高于PBS组,术后半年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中n-6/n-3 PUFAs比例明显低于PBS组,血清胆固醇水平也明显降低,移植肠慢性排斥病变改变明显好于PBS组。然而,CO组受体鼠术后17-20周表现出体重下降、精神萎靡、食量减少和粪便减少或腹泻等表现,检查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中n-6/n-3 PUFAs比例明显高于PBS组,血清胆固醇水平无明显改变,移植肠慢性排斥病变明显加重,各项指标达到中—重度水平。ISO组移植肠没有慢性排斥病变。  结论:通过术后半年观察证实了n-3 PUFAs能改善大鼠移植小肠慢性排斥病变,还发现长期给予n-6 PUFAs可能会加重移植小肠慢性排斥反应。  第三部分移植肠系膜血管病变中HMGB1和RAGE表达的变化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  移植肠系膜血管病变表现为弥漫性系膜血管内膜增生性病变,是移植肠慢性排斥反应的典型病理学表现之一。第二部分研究已经证实n-3 PUFAs能显著改善大鼠移植肠系膜血管病变,但具体分子机制有待探讨。HMGB1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属于内源性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分子(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molecules),生理条件下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病理条件下被释放到细胞外,与Toll受体(Toll-likereceptor)和RAGE结合。Toll受体和RAGE受体属于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它们介导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除了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血管病变,还可以加强特异性移植排斥反应。本部分研究将探讨HMGB1和RAGE在移植肠系膜血管病变中变化和意义以及n-3 PUFAs对其影响。  我们通过组织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分析了第二部分研究中各组移植大鼠移植肠系膜血管中HMGB1和RAGE表达变化。结果发现PBS组HMGB1和RAGE表达显著高于ISO组,FO组HMGB1和RAGE表达显著低于PBS组,而CO组与PBS组比较无明显改变。另外,我们还利用胶原酶消化和贴壁筛选法成功从移植肠系膜中分离出血管内皮细胞,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分析了各组移植肠系膜血管内皮细胞中HMGB1和RAGE表达变化。结果HMGB1和RAGE在内皮细胞中表达情况与在移植肠系膜血管中表达情况相吻合。  结论:在肠系膜血管病变中HMGB1和RAG表达量升高,提示它们可能参与移植肠系膜血管病变过程。n-3 PUFAs能抑制移植肠系膜血管病变中RAGE和HMGB1表达,这可能与n-3 PUFAs对移植肠系膜血管的保护作用有关。
其他文献
儿童文学带给孩子是一个多彩的世界:阴暗恐怖的影子森林;时代广场的音乐家蟋蟀;好心眼的巨人;英勇无畏的霍比特人。这里充满了科学幻想、奇境历险、暖暖温情。可是课外阅读的路上强敌如虎:低段孩子识字量较少,阅读与理解不能同步完成,集中注意力时间短;中、高段的孩子面对升学的压力,课内外作业接踵而至;还有网络世界、电子游戏、电视节目,也分散着孩子们的注意。如果把阅读转换成游戏,他们会感受阅读乐趣。笔者相信“趣
笔者刚踏上教师岗位时,觉得做教师非常辛苦,认为语文教学是高能低效。所以笔者一直在寻找一种高效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直到接触到单元主题教学时,才让笔者看到了语文的魅力,体验到了作为语文教师的快乐。在不断实践研究中,笔者对主题教学的几个课型有了新的认识。  精设问题,巧提问  单元主题阅读与笔者并不陌生。早在两年前笔者就尝试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内了,但引进课堂的只是跟课文内容有关的文章,不知道怎么围
捆绑式评价是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它应该服务于课堂教学而不是左右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要为评价而教学,捆绑式评价千万不能走进误区,教育不能培养出一群分分计较、唯利是图、尔虞我诈、没思想没主见的下一代。  反思的缘起  4月11日,笔者所在学校承担了全县“课堂教学样板校”的现场会,本次现场会的主题是小组合作和捆绑式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笔者在本次活动中承担了一节公开课,在课后的议课环节中大才学
仿写就是对原有句子、片段、文章的结构规律、表现手法、立意、语言的模仿和内容的创新训练。实践证明,仿写缓解了习作的压力与难度,丰富了语言词汇,提高了习作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练习中不知不觉地走进别人的内心世界,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仿写。  说话训练中进行语言仿写  在练习说话和批改作文时,经常会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语言干涩,缺乏形象生动,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与DVWA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健康人群和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中DVWA基因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并进一步研究DVW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
如何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笔者在偶然的情况下接触到“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并做过两年多的探究。“问题导学法”是在课堂中以学生的问题为引导、探究为核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法”在课堂中,始终围绕学生根据文本提出的问题而进行,以问为始,以问探索,以问结束。从学生的自主思考到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质疑、创新的能力有了大大提高。  课堂
第一部分:新型硅酸三钙骨水泥在动物体内异位成骨特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新型硅酸三钙骨水泥在动物体内降解性能和成骨的特性。  方法: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
2012年12月16日,人社部在公开征求意见之后提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简称“《办法》”),我国职工养老保险、新农保以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将实现衔接转换,缴费年
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都必须从投资决策、设计方案开始,工程造价和工程质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直接关系到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但同时要控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