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监测数据的风电叶片疲劳与服役状态预测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huan009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风电行业蓬勃发展,风电装机容量大幅上升。风电叶片作为机组的核心构件,其疲劳性能和稳定性严重影响着机组的发电效率和安全。为保障机组的正常运行,众多学者关注于叶片的监测与检测技术,一旦发现叶片故障损伤,便于及时进行维修处理。叶片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集传感、信号处理和系统集成于一体,实时感知、评估叶片当前状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利用率和挖掘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全尺寸风电叶片的疲劳涉及叶片出厂前的疲劳试验和机组叶片服役过程。研究叶片疲劳损伤过程中的性能变化与状态预测对于确保机组的长期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监测系统在长期运行中产生海量数据,一些基于监测数据的风电叶片预测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往往利用历史运行数据或正常运行数据,建立其运行模式下的基准模型,在评估新状态时,将其与之前状态进行比较,通过评估指标分析其偏差和趋势,从而实现对叶片性能及状态的预测。本文围绕全尺寸风电叶片的疲劳试验和服役过程,针对叶片结构的安全性,进行了基于监测数据的风电叶片状态预测技术研究。搭建了基于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传感器的风电叶片疲劳试验监测系统,通过实测叶片刚度数据,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叶片疲劳试验的刚度退化模型;结合历史刚度数据,通过深度学习方法实现了叶片疲劳试验过程中的刚度预测;搭建了基于FBG传感器的风电叶片服役过程监测系统,通过实测应变历程来评估了叶片的当前状态和预测疲劳寿命;针对服役过程中的叶片结冰问题,建立了基于数据采集与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SCADA)数据的机器学习和深度迁移学习模型,实现了源机组和目标机组间的结冰预测。主要工作如下:为建立全尺寸风电叶片疲劳试验过程的刚度衰减模型,对叶片疲劳试验过程进行监测及刚度退化研究。将单点激振下的叶片进行简化并分析讨论;搭建了基于FBG传感器的风电叶片疲劳试验监测系统,与应变片测试结果对比,验证了FBG传感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针对复合材料损伤发展的三个阶段,提出了一种基于刚度退化的两参数复合材料疲劳损伤模型,并与现有的刚度退化模型进行对比;将提出的模型应用到叶片疲劳试验中进行验证。为减少叶片疲劳试验的时间成本,鉴于全尺寸风电叶片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基于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叶片刚度预测研究。将标定下的叶片刚度数据与复合材料刚度退化模型进行拟合,实现了叶片刚度样本量的扩充;将样本进行训练集和测试集划分,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网络、CNN-LSTM网络实现了叶片的刚度预测,并对各个模型网络的预测性能进行对比;对比了不同的输入序列长度和训练集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为了体现实际叶片疲劳试验过程中的一般性,将刚度数据添加了不同分贝的高斯白噪声后又进行了模型的刚度预测。为建立实时的风电机组叶片服役过程评价手段,对叶片实际服役过程进行监测及寿命预测研究。搭建了基于FBG传感器的风电叶片服役监测系统,实现了机组运行过程中的叶片载荷监测;通过希尔伯特黄氏变换等分析手段,实现了对测点非平稳应变信号的解析;针对风电叶片高周期的应力疲劳问题,基于Goodman应力图和Palmgren-Miner线性损伤累积法则,对叶片进行疲劳损伤计算和寿命评估,实现了风电叶片的寿命预测。为提出基于风电机组SCADA数据的结冰检测方法,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迁移学习网络模型对叶片服役过程的结冰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GH-Bladed仿真分析,得到了叶片结冰对叶片性能的影响;结合叶片结冰模型和气动模型,对原始SCADA数据进行预处理与特征选择、重构,降低了样本的特征维度;引入统计特征和准确度等评价指标,利用源机组数据和不同分类模型进行训练并对源机组和目标机组预测;针对目标机组预测效果差、模型泛化能力低的问题,通过源机组的预训练模型和少量目标数据样本,实现深度迁移学习,从而提高对该机组结冰检测模型的预测效果。
其他文献
含有粲夸克的D介子一直是重味物理的重要研究对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含粲介子的共振态在实验中被发现并被归类记录。随着加速器实验能量的提高以及数据的积累,人们开始关注更重的激发态。在理论预测的质量谱中,许多激发态没有在实验中被确认观测到,而一些实验观测到的共振态也没有在理论预测的介子谱中找到正确的对应。近几年来,B aB ar和LHCb等实验组观测到了一些新的D介子共振态,特别是质量在3000 M
学位
电磁超构材料是一类具有亚波长尺寸的周期性人工材料,在电磁波能量收集、传输和调控上具有天然材料不具备的优势和良好性能。超构材料吸收器可以通过特殊结构设计激发共振响应来增强入射电磁波的吸收,在热光伏器件、生物传感、电磁隐身和非线性光学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区别于传统吸收器对材料本身光学性质的严格要求,超构材料完美吸收器重点利用周期性结构调制电磁参数及调控光场,从而实现对电磁波的高效完美吸收。亚
学位
强度干涉学是高能重离子碰撞领域中提取碰撞区域时空信息和动力学信息的一种重要方法。在RHIC和LHC等实验已公布的关于干涉学的实验结果中,存在着HBT半径随着粒子对横动量增大而减小的现象,该现象一般称为HBT半径的横动量依赖现象。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人们普遍认为是与单粒子的空间—动量关联有关,但目前还没有对单粒子空间—动量关联的细致研究,也没有对空间—动量关联导致该现象产生过程的分析工作。所以本文主
学位
对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的目的是开发具有更大非线性光学响应的材料,同时满足实际应用中对高透过率,快速响应和高损伤阈值的要求。有机共轭小分子因其多样的分子结构,丰富的光物理过程在非线性光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论文通过Z扫描和瞬态吸收光谱实验,系统研究几种有机小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和超快动力学过程,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讨论了分子内激发态电荷转移与光学非线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设计具有更加优异非线性光学性质的有机
学位
金属微结构具有丰富的非线性响应,能够提供超快的响应速度,在超快光开关、光计算、光通信、集成光子学、微纳加工、生物光子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表面等离激元的参与使金属微结构的非线性响应易于操控与设计,方便了器件的小型化与集成化,对于开发下一代低功率全光开关和全光可调谐装置非常重要。基于金属微结构的非线性光学器件的响应时间受到金属中电子动力学的影响,一般处于皮秒量级,缩短响应时间意味着信息传输和处
学位
几十年来,具线性增长的抛物型方程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图像处理等众多科学与工程领域.然而,关于具线性增长抛物型方程广义解的研究目前基本仍局限于方程对应凸抛物变分积分的情况.Young测度理论是研究非线性方程的强大工具,Young测度解方法很好地解决了部分情形下具标准增长正倒向扩散方程的广义解问题.然而由于Young测度不能有效刻画收敛过程中的集中现象,导致具线性增长抛物型方程的bitin
学位
激光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持续高速发展,它极大地拓展了光与物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现代光子学、材料学、化学化工以及生物工程等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进而不断地推动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通过调控激光光束的偏振、相位等特征可以构造出具有新奇性质的结构光束。与传统光束相比,这些特殊的光束在信息存储、传输上具有更大的容量以及更快的传输速度,在微纳粒子的操控方面具有更高的自由度且在电磁多极子响应的
学位
压电材料作为一种机电转换功能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信息通信、工业自动化、医疗诊断等诸多领域。近年来,随着压电材料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压电材料属性的全面表征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完整了解材料的机电性能,另一方面可以对材料的应用以及器件的性能进行准确的预测。全矩阵参数是一组可以完整描述材料机电性能的参数,包括弹性常数、介电常数、压电常数以及机电耦合系数。然而由于压电材料的强各向异性,对称性较低的样品
学位
二维材料凭借其独特结构及优越光电性能,在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材料中光激发载流子的行为对光电器件的性能起决定性作用。对材料中光激发载流子的弛豫动力学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发生在材料中复杂的光物理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二维材料在光电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潜力。瞬态吸收显微技术是研究材料载流子弛豫动力学的有力工具,利用它可以对二维材料进行瞬态吸收显微成像和载流子弛豫动力学测量,揭示二
学位
随着转子系统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对支承系统的动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介轴承作为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高、低压转子之间的重要支承和传动部件,其动力学特性和热特性相较于普通支承轴承更加复杂,甚至许多情况下是非线性的。然而,目前双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及其导致的中介轴承非线性热行为,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对双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机理和中介轴承非线性热行为机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阐明动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