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eta-法尼烯介导的除虫菊—蚜虫—瓢虫分子生态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hangkun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虫菊(Tanacetum cinerariifolium),为菊科多年生植物,其花头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天然杀虫活性物质——除虫菊酯的植物源。前人研究多集中在除虫菊酯的提取工艺与合成代谢。课题组前期对除虫菊田间昆虫调查发现,瓢虫在没有食物源蚜虫的情况下,大量出现在除虫菊植株上。随后,花头挥发物测定发现花中含有高量的蚜虫报警素(E)-beta-farnesene(EβF)。EβF是蚜虫受到天敌攻击时释放的一种挥发性萜类物质,用来警示其他蚜虫躲避危险。同时,蚜虫的天敌如瓢虫等能够捕获这个信号搜寻和定位潜在食物源。因此结合初步试验提出除虫菊花头可能通过释放蚜虫报警素来吸引天敌,并趋避蚜虫的假设。为了进一步阐明除虫菊基于挥发物EβF吸引瓢虫趋避蚜虫的分子生态机制,我们分别在开放田间和人工控制的实验室,通过分析蚜虫和瓢虫的取食、报警和选择行为与除虫菊EβF合成释放的关系,并克隆除虫菊EβF合成酶基因与启动子对其进行功能验证和表达特性分析。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除虫菊EbFS基因和启动子的克隆,表达分析和功能验证克隆到两条除虫菊EβF合成酶同源基因序列EbFS1和EbFS2,分别编码575和577个氨基酸,属于萜类合酶家族。原核表达分析发现,EbFS1和EbFS2都催化FPP只产生EβF。亚细胞定位表明,EbFS1和EbFS2在细胞内的催化部位是细胞质,属于典型的倍半萜合酶。除虫菊EbFS基因在幼嫩的花器官(花苞期S1阶段)表达量最高,且特异性地在花梗和花托部位高量表达。同时克隆了除虫菊EbFS基因2.2 kb的启动子序列,构建了融合GUS报告基因表达载体转化菊花。组织染色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在靠近维管束的皮层细胞特异性表达。这些结果表明除虫菊中控制EβF合成的是一个皮层特异表达的倍半萜合成酶基因。2.分析了除虫菊EβF在自然条件和损伤处理后的释放规律对不同发育阶段除虫菊植株进行挥发物的顶空吸附和GC-MS测定,分析发现营养生长阶段挥发物释放量较低,但是转入生殖生长之后,挥发物种类和含量(萜类为主)急剧增加。初花期除虫菊挥发物中EβF释放量最高,成为主要的萜类挥发物。随着花朵的发育,另一个倍半萜大根香叶烯D快速增加,掩盖了EβF成为丰度最高的挥发物。除虫菊EβF释放迅速地响应机械损伤,并从未损伤状态下的130 ng/h/株释放量增加到5000 ng/h/株。除虫菊EβF是从损伤部位大量释放出来,在两小时后恢复到正常水平。蚜虫取食花器官并不能增加EβF的释放。这些结果表明除虫菊EβF的释放受到发育阶段调控,并响应机械损伤。3.阐述了除虫菊EβF储存和释放部位通过对除虫菊不同器官内含物提取和GC-MS分析,发现花头和花梗均含有高量的EβF,花头中最主要的两个萜类物质是EβF和大根香叶烯D,而花梗中几乎仅有EβF。对花头和花梗新鲜切片进行萜类特异的联苯胺反应(NADI)染色发现,紫色的萜类油状物质(主要是EβF)大量分布在维管束附近的皮层细胞。这些结果表明除虫菊EβF在花梗和花托大量合成,并暂时储存在皮层细胞。4.分析了蚜虫蜜露挥发物及其对蚜虫个体的行为影响通过收集取食除虫菊花梗的蚜虫蜜露,GC-MS分析发现蜜露中含有挥发性萜类物质EβF,而对照植物本氏烟草饲养的蚜虫蜜露未检测到EβF,这表明蚜虫在取食除虫菊过程中摄入了植物的EβF,并从蜜露中分泌出来。为了模拟含有EβF的蜜露对蚜虫行为的影响,利用含10 ng/μl EβF的人工蜜露,进行蚜虫报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蜜露中EβF对蚜虫产生报警效果。5.揭示了除虫菊-蚜虫-瓢虫三者生态关系强制接种蚜虫到除虫菊植株上繁殖三代之后能得到适应性的蚜虫群体。相对于适应除虫菊的蚜虫,非适应性的蚜虫在除虫菊花头上活动更频繁,表现出明显的不安。EPG电刺吸监测系统分析蚜虫在除虫菊不同器官(花梗、叶片、叶柄)上取食行为,发现蚜虫在每个植物器官取食时都存在完整的取食波,说明蚜虫在除虫菊上能够进行基本的生命活动。进一步利用适应和未适应除虫菊或EβF的蚜虫,开展除虫菊S2花朵挥发物对蚜虫报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非适应性的蚜虫趋避除虫菊主要是因为除虫菊花头挥发物中的EβF。室内控制条件下瓢虫行为试验表明,与其他发育阶段的除虫菊相比,花苞期除虫菊显著地吸引瓢虫,而且机械损伤促进这种吸引效果。综上所述,花蕾期除虫菊通过自发地释放高量较纯的EβF显著吸引瓢虫,同时趋避蚜虫。机械损伤显著促进除虫菊EβF的释放,从而增强瓢虫的吸引效果。除虫菊EβF在花头和花梗中靠近维管束的皮层细胞特异合成并短暂储存,随后被转移到除虫菊花头和花梗的分泌腔中储存。蚜虫能够在取食初级阶段刺探到皮层储存的EβF并摄入体内,最终在蚜虫蜜露中释放出来,达到进一步报警蚜虫的效果。该研究首次揭示了除虫菊花器官中高量合成并释放蚜虫报警素EβF来吸引瓢虫,并趋避蚜虫的双重防御机制,有效地保护了除虫菊最重要的生殖器官:花朵。该研究为以后利用植物源信息素进行生物防治和生态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其他文献
本研究紧跟全球铁矿贸易形势变化,从全球角度分析了铁矿石生产能力以及未来产能概况,并且分析了我国目前及未来铁矿石需求状况。现有文献大量研究了铁矿石贸易谈判中谈判双方
包钢钢联无缝钢管厂的生产线在原料、预精整及热处理区域主要部分采用了西门子公司的S120变频器,这不仅保证了设备安全稳定、长期的运行,还大大节约了调试时间,保证了热轧生
在同一实验中采用多层次教学的探讨董光华普通物理实验课的目的和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实验方法(如比较法、补偿法、模拟法、干涉法等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如电表、电桥、电位
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充满了诸多象征,故事中镜子、剧院与监狱的出现更是充满了双重的象征意义.而正是这种双重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推动故事情节.吸引众多读者解读这部不朽的作
让·保罗·萨特是20世纪的文学天才,同时也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萨特作为文学家,其一生不仅在文学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其境遇剧的哲学思想也给予现代社
目的本研究在家庭自然环境下,通过对婴儿生后第一年睡眠/觉醒行为的纵向随访,探索婴儿期睡眠、觉醒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方法研究对象来自全国9个城市,共524名足月健康新生儿
<正>一、教材分析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是创造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中指出:"动手动
葡萄糖异构酶(EC5.3.1.5),又名木糖异构酶,可以将葡萄糖、木糖、核糖等醛糖转化为相应的酮糖,是食品工业上的关键用酶。目前工业上主要利用葡萄糖异构酶将葡萄糖异构化为果糖进行
<正>"一个好教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温家宝语)"让教育家办学"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已经成为发展趋
日本已成为全世界仅有的进入超老龄社会的国家。日本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老人占多数;社区综合型体育俱乐部是老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经常参加社区体育活动的老人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