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日习俗中的儿童要素看中日儿童观

来源 :鲁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6278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论考察了中日节日习俗中的儿童观。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儿童要素研究中日传统的儿童观。另外,通过比较节日中的儿童要素分析中日传统儿童观的异同也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而且,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补充关于中日儿童观研究的不足,并且能加深对中日传统社会儿童观的比较,同时也能为现在的儿童观研究提供历史背景,这对今后的儿童观研究也具有意义。中国在清朝后期国门被迫打开。由于社会构造的改变,传统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传统文化也因明治维新的影响,产生了很大变化。本论以中国的清末和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前这两个时间带为中心,研究中日祝祭日的儿童观。研究内容主要是将新年、上巳(偶人节)、端午(儿童节)三个传统节日中的儿童要素从活动、服饰、饮食、娱乐、信仰和忌讳、功能和象征等角度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中日传统节日习俗中的中儿童的地位,中日传统儿童观等方面进行研究。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化人类学的功能、象征等理论以及比较法、文献法。为了本次研究顺利进行,本论文在整理中日在传统节日和儿童观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精读文献和资料得出结论。本论文的研究得出四个结论。第一、无论哪个国家或民族都重视孩子。第二、古代的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独立的群体。第三、中日儿童观有一致性。例如,很早就有了对孩子的认知。爱孩子、崇拜孩子、尊重孩子的特性。第四、中日儿童观也有不同。在日本,孩子被认为是有神性的,中国没有这种观点。而且因为社会背景不同。中国在儿童的教育、教养等方面有一贯性,日本更具时代性。本论文除序章之外还有六个部分。序章中主要论述研究动机,先行研究及问题点,介绍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一章中主要研究中日的祝祭日。第二章主要研究中日传统观念中的儿童。第三章中分析中日传统节日中的儿童要素。第四章分析了中日儿童元素的异同。第五章探讨了中日传统节日中习俗中的儿童观。终章中,总结结论并得出今后的研究课题。
其他文献
<正> 由浙江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部分同志编著的《观念世界的变革》一书,最近已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由二十三篇分析观念变革的文章构成,作者多数是从事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的青年人,也有党政干部和报刊编辑。他们关心改革,关心祖国未来,力求紧密联系我国社会生活实际,以中国当前的改革和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为背景,有针对性地描绘社会的进步趋势和发展前景,因此,这本书有以下特点: 一、观念新。观念世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世界,在它不断地变化中,交结着新与旧、正确与错误、进步与落后的矛盾斗争。
<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对股份经济作过论述,虽然他们主要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股份经济,但没有作出“股份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论断。从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整个思路来看,股份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一出现就存在,而是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信用推动了资本集中,才使“股份公司”这种经济形式应运而生。马克思在考察股份经济产生过程时谈到,在资本主义生产初期,某些生产部门所需要的最低限额的资本就是在单个人手中所能找到的,这就引起了国家对私人的补助,促使某些工商业部门的经营享有合法垄断权的公
瑶族档案文献是瑶族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记录和遗存,在中国瑶人不断往国外迁徙、外国学者对瑶族产生了研究兴趣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少瑶族档案文献流传到东亚、东南亚和欧美等
西藏个体私营经济经过曲折的发展历程,今天已成为推动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发展壮大西藏个体私营经济,使其真正成为推动西藏国民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
答:我认为,创造性不可能简单而直接地教给孩子。孩子的创造性应该是教师、家长,以及良好的社会生长环境培养出来的,是鼓励和启发出来的。倘若创造性能轻而易举地教,那么这种“创造
<正> 去年以来,有些市、县党政机关采用选聘合同制的办法从全民、集体企业的在职职工和城镇待业青年中聘用了部分工作人员。具体做法是:由市、县人事部门根据机关工作的需要发出广告,写明选聘的范围、标准和条件,通过考试、考核确定选聘对象。然后由人事部门(或用人单位)与选聘对象签订聘用合同。合同满期后,双方协商是否续订,不续订的,终止合
1990年以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直至2000年,不小于65岁的老年人口由六千两百多万增至八千八百多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2个百分点,达到6.9%,我国提前进入老龄
凶猛的狮子,可爱的兔子.森林之王老虎……它们形态万千,性情各异。在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美术颜料盒,共同制作动物的活动中,我们带领孩子们进入了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与小鱼邀游在水
五、声谐近体诗就形式而言,是一种十分讲究声律的格律诗。沈德潜认为:“诗,以声为言者血,其微妙在抑扬抗坠之间。读者静气按节,密咏恬吟,觉前人声中难写、响外别传之妙,一时俱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