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传统建筑行业开山炸石,大量开采砂石等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消耗大量的能量并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为了解决不可降解的建筑垃圾堆放和再利用问题,改善人们对于建筑业一如既往的认知,本课题组开展了针对于再生混凝土的相关研究。针对于再生混凝土由于初始损伤导致的承载能力较弱、延性较差等问题,结合钢管约束型钢柱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并通过割断钢管的操作避免了钢管柱的局部屈曲问题,还利用了型钢的约束作用提高了钢管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建筑行业开山炸石,大量开采砂石等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消耗大量的能量并带来大量的建筑垃圾,为了解决不可降解的建筑垃圾堆放和再利用问题,改善人们对于建筑业一如既往的认知,本课题组开展了针对于再生混凝土的相关研究。针对于再生混凝土由于初始损伤导致的承载能力较弱、延性较差等问题,结合钢管约束型钢柱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并通过割断钢管的操作避免了钢管柱的局部屈曲问题,还利用了型钢的约束作用提高了钢管对于混凝土的约束效果,使得混凝土能充分发挥其性能。本课题组对钢管约束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组合梁新型节点进行深度开发,拟研究该节点形式能否充分发挥出两者各自的优势,达到“1+1>2”的组合效应。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阅读国内外学者针对于钢管约束(再生)混凝土柱、钢管(约束)混凝土柱-梁节点的文献,对于上述两种结构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于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梁柱节点形式。(2)参考论文中提出的试验模型,利用非线性有限元仿真技术,对模型进行1:1仿真复原分析,通过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三个方面的对比,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建立本课题提出的节点模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针对于本课题提出的新型梁柱节点构造,分别从空间中柱节点和平面中柱节点、是否带楼板两个方面,建立了4个试件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于仿真结果分别从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延性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课题提出的节点构造可靠,试件均发生了梁端破坏,破坏时柱身和节点约束区能保证完整;空间中柱节点通过配置直交梁相比于平面中柱节点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优越的耗能能力;带楼板的试件由于楼板混凝土的开裂被迫提前进入屈服阶段,同时由于楼板混凝土损伤发展速度较快,试件整体的刚度退化发展迅速。(4)针对于带楼板的空间中柱节点,建立了关于6种参数共计28个试件模型,分别从各项抗震指标分析各种参数对于该节点形式的耗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该节点核心区具有优越的抗剪能力,各组试件均发生梁端破坏,位移延性系数均能大于3.0,属于延性较好的试件;试件均能满足规范中关于屈服层间位移角和破坏层间位移角的规定,表现出优秀的耗能能力;对于节点耗能影响较为明显的参数为轴压比、梁柱线刚度比和楼板厚度。(5)在现有的恢复力模型基础之上,提出了针对于本课题提出的新型节点的恢复力模型,模型可以为后续的弹塑性二阶分析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模型分别从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两个方面,在第四章的6种参数中分别选取一个试件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恢复力模型能有真实的反映出试验的实际耗能性能,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各种参数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生物异养反硝化作为去除硝酸盐的有效方法,往往需要外加碳源。将固相碳源与载体材料相结合,开发出一种释碳时间长、填料性能好、反硝化性能佳的新型复合碳源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荔枝核粉末与竹粉作为碳源来源,聚乙烯醇与海藻酸钠作为骨架载体,制备了两种复合碳源,对比了两种材料的释碳性能、脱氮性能以及结构性能;对材料配比进行了优化,将以最优配比制得的荔枝核
结构减震控制技术中,隔震技术由于其具有简单易懂的概念、稳定的工作性能、低廉经济的造价等优点,成为结构减震控制最为常用的手段之一,国内外每一次地震的震后调查数据都充分体现了隔震技术的优越性。目前为止,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建筑都采用了隔震技术作为预防和抵御地震的最有效手段。然而,国内外大量的隔震工程考察发现,Ⅰ、Ⅱ、Ⅲ类场地较适合修建隔震建筑,而由于Ⅳ类软土场地中,软土会将地震波的中高频分量滤掉,改变地震
随着化肥、冶金和核能等行业的发展,高浓度的硝酸盐(NO3--N)工业废水大量排放。传统生物反硝化处理这类废水需要消耗大量碳源并产生较多的剩余污泥。高NO3--N废水含有多种重金属离子,重金属的有毒性、稳定性和不可降解性对生物反硝化脱氮有很大的副作用。厌氧氨氧化作为一种节能、环保的脱氮工艺,其所需底物NO2--N难以稳定获取,并且无法处理NO3--N废水。近年来,短程反硝化(PD:NO3--N→NO
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增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加速着城里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由于对上部结构和下结构功能的需求有差异,两者的结构型式也会不同,因此可以在其间设置厚板转换层。厚板转换结构在国内有所应用,但对于厚板转换结构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对其抗震性能分析还不够成熟,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将有限元模拟和低周往复试验相结合,针对一带厚板转换地铁上盖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1)针对一厚板转换高层结构实例的
本文研究了改进的非线性多项式滞回本构模型对厚叠层橡胶支座竖向性能的适用性,研究了温度对厚叠层橡胶支座竖向刚度的影响;在总结国内外的环境振动评价标准基础上,分析地铁振动实测数据以及缩尺模型试验数据,研究地铁振动对上盖建筑的振动影响;通过数值模型分析分别对使用普通叠层橡胶支座和厚叠层橡胶支座的地铁车辆段上盖隔振建筑进行隔振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叠层橡胶支座对于车致振动的中高频段具有隔振作用,厚叠层橡胶支
含油废水处理一直是水处理领域的一项挑战,超滤技术因其简单高效且成本较低在含油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机械强度高、稳定性高和耐氧化性等诸多优点而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和污水处理领域。然而,油脂类物质引起的膜污染限制了超滤的工程应用。本文首先通过共混改性在PVDF超滤膜中引入不同含量的纳米Fe3O4颗粒,然后将制备的改性膜浸泡在N-乙烯-2-吡咯烷酮(NVP)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
中国工笔画在其历史发展演化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传统艺术文化魅力和完善的绘画技巧。最早从战国时期的赋彩人物帛画,到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各时期的不同工笔人物画面貌,再到新中国成立至今,各个时期的工笔人物绘画都有着各自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特点。本文主要对唐、宋两个时期的部分工笔人物画与画面中如何表达叙事性特征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本文首先研究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叙事”一词的解释和对叙事性绘画的界定,以影响
结构的拓扑优化是在结构的设计域内,寻找一种能够满足诸多外部条件下的材料分布,这种材料分布情况能使得材料性能最优化。经过拓扑优化,结构满足自重轻,刚度大等性能要求。拓扑优化能够得到受力分布合理的结构模型,还能有效地减少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成本,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拓扑优化在建筑、机械、航天航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变密度法是结构拓扑优化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文基于一种常用的变密度法SIMP考虑多约束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大车、重车的占比大幅增加,沥青路面的车辙问题日益凸显。材料发生剪切变形是沥青路面车辙的主要原因。沥青混合料抗变形能力受矿料间的接触、界面摩擦和滑移制约。本课题基于室内试验(单轴贯入试验、单轴压缩试验、界面颗粒剪切试验等)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以颗粒物质力学模型为理论基础,对沥青混合料路面结构内部颗粒的接触特征进行定量研究,优化沥青混合料剪切模量力学模型,建立以骨架结构、
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常常需要面对结构参数变化的时变系统,而针对时变系统的振动响应特性,获取结构响应信号后便需要合理的信号分析方法,才能较为精确地获取结构损伤信息进行损伤识别。时频分析方法能够同时提供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的信息,这使得时频分析方法在面对时变和非线性系统时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其中小波变换则在时频分析方法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