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术前血小板增多对上皮性卵巢癌各临床因素及无瘤生存期的影响,旨在探索如何通过对血小板干预,从而改善卵巢癌预后。同时为发现上皮性卵巢癌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研究方向。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妇科接受治疗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依据纳入标准排除后共135例。将135例患者根据术前血小板计数分为血小板增多组(PLT≥300×10~9/L)及血小板正常组(PLT<300×10~9/L)。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首次术后残余病灶直径、FIG0分期、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术前血清CA125及2化疗后血清CA125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无瘤生存期的差异。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血小板计数高低与各临床特征关系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35例卵巢癌患者中,术前血小板正常患者68例,血小板增多患者67例。2、术前血小板增多组与血小板正常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年龄:年龄≥50岁患者中,术前平均血小板:(328.59±12.9)×10~9/L;年龄<50岁患者中,术前平均血小板:(320.91±14.9)×10~9/L,年龄引起的术前血小板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69)。(2)首次术后残余病灶直径:术前血小板正常患者中,首次术后残余病灶直径小于1cm患者52例,占76%,血小板增多患者中,首次术后残余病灶小于1cm患者41例,占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FIGO分期:术前血小板正常患者中,早期卵巢癌患者29例,占43%,血小板增多患者中,早期(I/II期)卵巢癌患者13例,占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4)组织学分级:术前血小板正常患者中,低级别卵巢癌患者22例,占32%,血小板增多组患者中,低级别卵巢癌患者9例,占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5)病理类型:卵巢癌患者各病理类型与术前血小板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6)术前血清CA125水平:术前血小板正常组患者与血小板增多组患者之间的术前血清CA125平均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7)2疗程化疗后CA125的变化:术前血小板正常组患者2疗程化疗后CA125正常例数54例,占79%,血小板增多组患者2疗程化疗后CA125正常例数38例,占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8)无瘤生存期:术前血小板正常患者中,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0个月,血小板增多患者中,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9)卵巢癌复发类型:术前血小板正常组患者耐药型复发例数19例,占28%,血小板增多组患者耐药型复发例数为36例,占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术后残余病灶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2疗程化疗后CA125变化、术前血小板计数均为影响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无瘤生存期的危险因素。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术后残余病灶直径、临床分期、术前血小板计数为影响卵巢癌患者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增多的患者往往期别更晚、组织分化越差,得到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定义为残余病灶小于lcm)可能性更小,疾病无瘤生存期更短。因此,有必要注意术前血小板计数,它可能与肿瘤细胞侵袭、进展及预后不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