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土壤酸化特征及蚯蚓对酸胁迫的响应和铝形态的影响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gists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酸铝(Al)毒害是不可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区土壤酸化Al毒的改良已引起广泛关注。蚯蚓对土壤生态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蚯蚓对土壤酸度的响应规律及其所能承受的精确阈值尚未揭示。蚯蚓对土壤中金属的迁移和转化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蚯蚓对土壤中Al的形态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共设计3个试验:首先,以矿区和非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pH和Al形态等酸化指标,以阐明两类土壤的酸化和Al的形态特征的差异,为矿区土壤酸化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以不同pH梯度土壤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蚯蚓的生长及体内生化指标对土壤酸度的响应规律,并通过构建变相模型(Biphasic model)确定蚯蚓对土壤酸度的阈值,以期为田间条件下土壤酸胁迫对蚯蚓的准确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最后,以华南优势蚓种为研究对象,分析蚯蚓作用前后土壤的pH值、Al形态以及交换性盐基离子等指标的变化,揭示蚯蚓活动对于改变土壤Al形态、减轻土壤酸化铝毒方面的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矿区和非矿区土壤的酸性特征具有显著差异。矿区土壤酸性强,与矿区土壤相比,非矿区土壤具有更高的pH(H2O)、CEC和有机结合态铝(Al Or)和弱有机结合态铝(Al Orw)含量;pH<3.50组土壤具有更高的Ex-Al、Ex-H、Ex-Q和Al Ex含量。(2)土壤酸度对蚯蚓Eisenia fetida存活、生长和繁殖起抑制作用的临界值分别为pH 3.0、4.0和3.4;由剂量-反应模型(J型和倒U型曲线)得出,蚯蚓体内GSH-PX、SOD、POD、CAT活性、TP和MT含量对土壤pH响应的临界值分别为pH 3.63、3.56、3.44、3.60、3.53和3.88(均值pH 3.60);蚯蚓体内CAT活性、TP和MT含量随土壤pH的变化规律符合Hormesis效应。(3)P.corethrurus、A.robustus和A.aspergillum显著提升了赤红壤的pH(H2O)值、均能改变Al的形态、降低土壤Al毒及促进土壤交换性钙(Ca Ex)、镁(Mg Ex)的释放,尤其是P.corethrurus,与对照处理相比,其蚓粪的pH提高了0.79个单位;交换态铝(Al Ex)含量降低了61.7%;交换性Ca Ex和Mg Ex分别提高了78.7%和12.1%。P.corethrurus、A.robustus和A.aspergillum的蚓粪与未吞食土壤在pH值、Al形态和交换性盐基离子的释放方面的特征不同。综上,矿区土壤酸性强,非矿区土壤具有更高的pH(H2O)、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结合态Al;Eisenia fetida对土壤酸胁迫的临界值为3.60,蚯蚓体内CAT活性、TP和MT含量随土壤pH的变化规律符合Hormesis效应;蚯蚓能降低土壤酸度和铝毒、改变土壤Al形态以及促进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的释放。
其他文献
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技术不仅证明了高度分化的细胞核在一定条件下仍可重编程获得全能性,更展现这项技术在濒危物种保护和良畜保种等方面的优点。虽然体细胞克隆动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克隆动物的出生效率低严重制约了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导致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的克隆胚胎发育效率低下的因素众多,近来的研究表明,包括DNA胞嘧啶的甲基化、组蛋白修饰
[db:内容简介]
[db:内容简介]
目前稻田草害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控为主,通常农业生产者根据对杂草类型的主观判断选择除草剂,并采用大面积均匀喷施方式,然而这种传统除草剂施用方式容易造成化学药剂的过量施用,进而引起作物药害、土壤和水源污染和稻米药剂残留等问题。除草剂精准喷施可在不影响杂草防控效果的前提下,有效节约40%~60%的药剂用量。因此,在稻田杂草防控管理中,应根据杂草种类及其区域位置,选择合理的除草剂类型和用量对杂草进行靶向防控
荔枝在枝梢顶端成花,且需要低温诱导,但顶端末次梢没有老熟的荔枝,即使经历足够的低温诱导也不能开花。SPL(SQUAMOSA promoter-binding protein like)主要参与植物年龄途径调控开花时间等生长发育活动,但SPL是否参与成年荔枝植株不同发育状态影响开花,仍不清晰。本研究以末次梢处于不同成熟状态的‘桂味’盆栽荔枝为试材,通过低温处理,统计成花生物学效应,分析SPL基因在不
金针菇是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之一。但是工厂化栽培金针菇需要长时间的低温处理以诱导子实体的形成,于是需要消耗巨大的能源。培育高温型金针菇是解决此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本研究以白色金针菇为实验材料,研究低温诱导金针菇菌丝向原基转变的分子机制,为高温型金针菇的培育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所得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一)获得棉籽壳培养基上黑暗培养的菌丝和低温诱导形成的原基;进行de novo转录组测序,共得到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我国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特色果树,传统管理模式下,荔枝树体高大,可生长至十几米至几十米高,给生产管理造成不便。近年来,矮化栽培已成为我国果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栽培模式,而矮化品种或砧木的开发利用是实现矮化栽培的重要途径。目前荔枝果园通常采取回缩修剪方式以控制株高实现矮化栽培,矮化种质资源缺乏有效培育和利用,矮化相关性状的发生机制与遗传规律尚不清楚。本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又称呕吐毒素,是饲料原料中污染最为严重的霉菌毒素,对养猪生产造成极大困扰。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作为植物提取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及抗菌等生物活性。RES是否能够缓解DON诱导的仔猪机体损伤,目前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利用断奶仔猪及仔猪肠上皮细胞系IPEC-J2模型,分别在体内及体外研究RES对DON诱导的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