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部分绝经后体检女性骨量影响因素及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

来源 :贵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贵州部分地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了解贵州地区绝经后女性骨量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HDL-C水平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为女性早期骨质疏松的干预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于贵州省黔中、黔西南、黔东南三个地区行健康体检的1214名绝经后女性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既往病史、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生殖相关信息等基本情况采用基础问卷调查。各部位(腰椎、股骨颈、大粗隆、全髋)BMD使用LUNAR设备的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XA)进行检测,同时检测血脂指标。比较各地区绝经后女性骨状态情况,分析骨量异常的影响因素及HDL-C与BMD之间的关系。结果贵州部分绝经后女性骨量减少检出率为46.6%,骨质疏松检出率为20.9%。黔西南地区骨质疏松检出率(22.8%)高于黔中(22.5%)和黔东南(15.2%)。绝经后女性身体各部位平均BMD值大小分别为腰椎>全髋>股骨颈>大粗隆(P<0.05)。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三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绝经年限、BMI、臀围、初潮年龄、初产年龄、初产方式、午睡习惯、运动习惯、服用钙片及维生素D、喝牛奶、不同居住地、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民族、不同婚姻状况及不同甘油三酯、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不同BMD分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和绝经年限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上升,其中在51-60岁和绝经6-15年为骨量减少高发阶段。经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绝经限>5年、TG升高、HDL-C升高、LDL-C升高、服用维生素D<800mg/d、没有午睡习惯的绝经女性骨量异常风险增加。而BMI升高、TC升高、每周运动≥3次的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的风险越低。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DL-C与腰椎(r=-0.190,P<0.001)、股骨颈(r=-0.182,P<0.001)、大粗隆(r=-0.237,P<0.001)、全髋(r=-0.158,P<0.001)骨密度呈负相关。但这种相关关系仅在超重和正常BMI人群中存在,ROC曲线模型预测HDL-C对骨质疏松的风险显示,当HDL-C的截断值为1.695 mmol/L,绝经女性具有骨质疏松风险(灵敏度:46.5%,特异度:89.3%,曲线下面积为72.38%,P<0.05)。应用于体检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筛检预测模型为:Logit(P)=-6.381+0.299×(年龄)-0.152×(BMI)-0.086×(臀围)-0.482×(TC)+0.564×(TG)+3.541×(HDL-C)+1.122×(维生素D)+0.743×(午睡习惯)+3.995×(绝经年限),筛检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4,灵敏度为89.7%,特异度为85.5%。结论1.贵州部分绝经后体检女性骨量减少检出率为46.6%,骨质疏松总体检出率为20.9%。黔西南地区骨质疏松检出率(22.8%)高于黔中(22.5%)和黔东南(15.2%)。其中,以大粗隆骨密度丢失最快。2.绝经女性骨密度随着年龄和绝经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在51-60岁年龄段和绝经年限6-15年为骨量减少高发阶段。3.年龄增加、绝经年限增加TG升高、HDL-C升高、LDL-C升高、服用维生素D<800mg/d、没有午睡习惯是绝经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BMI增加、TC升高、每周运动≥3次是绝经女性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4.HDL-C与BMD呈负相关,当HDL-C浓度≥1.695 mmol/L时,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具有一定预测作用。5.应用于体检的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筛检模型得到较高的预测能力,可为筛查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提供重要的应用参考。
其他文献
中国山水画至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山水画雏形到北宋时期逐渐成熟的写意画法,经历了长远的发展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山水画逐渐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和体系。山水画表现出了形神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表达了古代画家对于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画家通过对山水景物寄托情思,对山水景物进行特有的观察和描绘,动态的构建整幅画面,从而营造出了唯美悠远的意境,体现了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
学位
自然风景题材是美术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之一,画家通过审美体验,对题材进行构思,寄情于景,能反映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自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至今,我国的整个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为自然风景题材的黑白木刻版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自该时期以来,自然风景题材的黑白木刻版画多为歌颂大自然的变化为内容,主要从描绘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美好生活,祖国的蓬勃发展以及大好河山面貌代替了抗日救亡时期的宣传教育作用,
学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像技术已经成为大众化的媒介。在绘画艺术的长河中,西方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历史可以看出,艺术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经过时间的洗礼,两者已不可分割。其中图像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成为艺术创新的主流。衍生出的艺术品也迅速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这恰恰可以将图像作为艺术新时代的象征。20世纪计算机为基础爆发了第五次信息革命,又称之为“数字与信息化革命”计算机不再是代表科技,它将与现代美学并存。像素化图
学位
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实施欺骗干扰,干扰方通常需要预先侦察出SAR载机平台速度、方位向慢时间、斜视角、SAR载机平台到干扰机的最近斜距以及干扰机自身位置等关键参数,而获取这些参数通常需要复杂的侦察设备。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接收机协同的SAR欺骗干扰方法,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需复杂设备侦察上述关键参数的难题,简化了干扰系统的配置。为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的干扰效果和实时性,提出了一种改进
期刊
目的:探索内分泌科加强慢病康复管理的措施与成效,提高内分泌科患者的整体护理干预质量。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5月—2019年11月治疗的124例内分泌科慢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管理方法干预。观察组通过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管理效果中的指标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期刊
紫藤是藤本类植物花鸟画表现中的重要题材,本文重点在于邹一桂紫藤画法在创作《生机》中的应用研究,以邹一桂紫藤画法研究为主线,《小山画谱》画论代表思想“八法四知”切入原文语境以考证其紫藤题材的花鸟画技法,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立足于图像学和历史学的建构,对邹一桂紫藤题材作品的临习、研究,确定了创作《生机》的创作理念、章法布局、笔墨表现等,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本文的内容。第一章阐述紫藤早期文化意蕴的
学位
针对机载低截获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成像无法准确定位无意干扰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载SAR成像高精度无意干扰定位技术,该方法充分利用合成孔径雷达自身搜索基线长的特征,再结合SAR回波数据的无意干扰高精度测距结果即可实现干扰的精准定位。此外,本文在定位模型的基础上详细推导了各种参数影响的理论边界,量化分析了各种条件的定位误差。最终通过仿真数据验证了
期刊
我国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所创之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共性,但就各民族而言,在共性之下,都有着各自鲜明的民族风貌,这些独特的风貌与特征呈现出的独特视觉。在当代,少数民族艺术题材创作是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作为少数民族的主要成员之一,如“索玛花”一样盛开在辽阔的大凉山中,成为艺术的重要表现题材。中国地大物博,少数民族分支众多。新中国使得凉山彝族同胞
学位
该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单比特多模态干扰方法,干扰机在截获SAR信号后,将其与单频阈值比较后量化为单比特数据。与传统高精度采样量化生成高逼真度假目标的欺骗干扰方法相比,单比特量化仅保留了数据的符号信息,降低了采样数据的位宽,达到简化系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基于单频阈值的单比特量化在截获SAR信号中引入了丰富的谐波分量,通过合理设计阈值的幅度、频率与相位参数,可以将单
期刊
全国美展是当代中国比较有影响力的展览,对中国画艺术创新起着一定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入选全国美展的工笔花鸟画作品是当代工笔花鸟画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批作品,也体现着工笔花鸟画当前的水平及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由第一届全国美展到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入选绘画作品有其独特的风格和时代特色。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于2019年9月份在山东济南拉开序幕,本次展览最终入选中国画作品604件,花鸟画作品入选88件,可见数量之多,是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