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艺传播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ng58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民族深层次的文化积蕴,是人们在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下,长时间积累而形成的精神诉求,沉淀着一个民族的优秀而厚重的文化素养。中华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博大深厚的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结晶,屹立在世界东方、自成系统、独具特色。几千年的文明、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以及在多民族的不断冲击与融合下,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形态十分的多元、资源相当的丰富。各类繁多而又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十分的深厚,虽古老而又不乏表现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及民族凝聚力的载体,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和社会根基。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正在有关部门、各个科学院所以及部分高校中,传承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热潮不断的涌起。但是由于某种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亡现象还是存在的。电视作为传播力度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的传播媒介,理应承担起保护民间文化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在推广原生态民歌、原生态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方面,应发挥重要作用。从当前电视文艺节目的制作传播,可以看出,电视屏幕上的如《CCTV青年歌手大赛》、《CCTV电视舞蹈大赛》、《云南映象》、《梨园春》等优秀电视文艺节目,针对保护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使得更的电视观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觉的走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蒙古文字造形艺术是蒙古文字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蒙古文字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造形文化,在历史古籍中传统蒙古文拥有丰富的造形特征,是世界文字造形艺术的重要文化遗产。近代,蒙古文
期刊
期刊
本文以李瑞清的书画艺术以及对潘天寿绘画艺术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针对潘天寿对李瑞清绘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李瑞清艺术特色的研究,深入分析其艺术特
期刊
本文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哈拉德·森曼(Harald Szeemann)的展览经历中最具理想主义情怀的主题展入手:研究他的思维模式、思考主题、展览过程、重构以及由此形成的各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