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事件中的微公益动员模型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nwan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的飞速发展让全中国进入到了“微时代”,而微公益也因为传统慈善组织的信任危机成为了其中一员并逐渐肩负起中国公益活动的大梁。2008年在微博上爆发的“郭美美事件”将中国官办公益组织的代表中国红十字会彻底置于信任危机之中,与此同时自2008年至今国内发生过多次重大灾难事件,从汶川地震到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从2011年甬温动车事件到2013年雅安地震等,在传统公益组织面临信誉危机以及社交媒体在中国开始广泛普及之际,一种新的慈善捐助和公益动员模式正在构筑。本文的研究正是在这种大的媒介环境和时代趋势下进行的,本文将利用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结合框架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等来对议题“在灾难事件频发以及传统公益组织信誉受挫之际,微公益是如何起到灾难救助以及社会动员作用的,其社会动员模型如何”进行探究,揭示微公益动员模型在灾难事件中的运作机制,并提出该模型的影响、问题与发展对策,从而充实新媒介、微博传播以及公益动员方面的研究,推动微公益传播的发展,建立健全的微公益动员机制以及广泛传播公益意识,促进灾后公益事业的发展。本文的研究将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微公益相关文献综述、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与难点。第二章以框架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对灾难事件中微公益动员的多元主体:公益组织、微博平台、微博用户以及政府部门进行分类并图绘其多边关系,揭示其框架特征;在案例方面,通过对搜集的微博案例及文本进行句法、修辞以及主题等方面的分析,试图回答各个主体在微公益活动中的社会功能以及多元框架下各主体的博弈关系。第三章利用社会网络理论、情感与需求理论分析灾难事件中的微公益动员机制,通过对比常态事件与灾难事件中的微公益动员活动,绘图描述微公益动员模型。第四章提出该微公益动员模型的影响:一方面转变公益格局;另一方面撬动政府公共决策。指出其在践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动员模型系统化、制度化不足;动员信息规范化、真实性欠缺。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从微博平台入手,实行实名认证;提高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实现公益组织的透明运作;政府部门应强化规范管理。第五章结语,立足中国历史土壤及现实语境,对灾难事件中的新型公益动员模式作出现实的批判与对未来的展望。
其他文献
日常生活是社会生活中对于社会行动者或行动者群体而言具有高度熟悉性和重复性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社会生活的社会历史性的基础。然而也正是在日常生活那前意识的不言而喻的实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不断向山区蔓延,越来越多的桥梁桩基修建在冲沟区域。冲沟区由于其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的复杂性,及其桩基施工期间对岩土体环境的破坏,极易引发堆载、崩塌、滑
刑事推定在诉讼证明活动中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我国理论界对此研究不够深入,司法实践中对推定缺乏必要认识和正确运用,造成了某些案件诉讼证明及事实认定上的困难。“持有型”
景德镇拥有大量传统陶瓷文化聚落,遍布城乡各地,是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重要载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是共荣共损的关系。要实现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聚落与非物质文化
对毛泽东在《实践论》中的“实践”意义解释关系到对全部《实践论》的理解。在该篇著作中毛泽东在认识论的语义中,即从“知与行”的关系中阐述了“实践”内涵。为了防止误读文
中国文学有神秘叙事的文学传统,这一传统自古就有,且延续至今。贾平凹、莫言、阿来的小说中有大量的神秘叙事,中国本土的神秘文化影响了他们的小说创作。他们自20世纪80年代
<正>(接上期文章)三、个案分析——城市之瘤化为城市之光当艺术进入街道,艺术就在生活的街角,亲切、悄悄的和人群接近,于是,公民美学平台在此产生。——美丽新世界——海安路
常言道:"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已逐渐退出,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倾注教师教学激情的情感教学模式已悄悄上演,真正达到让学生"亲其师
在构建1987~2005年中国28个省区市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构造区域制造业生产前沿,考察制造业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差异与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