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闪光学性质及氧化铝光学纯化对放射性本底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wl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微子是基本粒子之一,对中微子的研究可能成为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的突破口。中微子的三种味本征态由三种质量本征态组合。由太阳中微子振荡模式测量得到了△m221和sin22θ12,由大气中微子测量得到了|△m232|和sin22θ23,大亚湾实验精确测量了sin22θ13。但是对中微子的质量顺序不能完全确定,所以对精度要求更高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成为了下一个发展的重点。  江门中微子实验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的物理目标对测量精度有很高的要求,中心探测器相对大亚湾实验更大,直径为35.4m,将盛装2万吨液体闪烁体。除了在液闪中不再掺入钆外,江门中微子实验沿用了大亚湾实验液闪的基本配方,溶剂为线性烷基苯LAB,发光物质PPO为第一溶质,波长移位剂Bis-Msb为第二溶质。江门中微子实验更大的探测器体积对液体闪烁体的光产额以及散射长度、吸收长度有很高的要求,而散射长度和吸收长度又决定了液闪的衰减长度。因此,测量不同浓度发光物质和波长移位剂下的光产额和衰减长度成为液闪研制的关键。本文首先在现有光产额实验基础和稳定的实验条件上,分别测量了不同反射膜下光产额随PPO和Bis-Msb浓度的相对变化曲线,这对江门中微子实验液闪精确确定发光物质浓度,降低液闪研制成本有很大的帮助,另外精确的发光物质浓度也有利于减少发光物质对液闪衰减长度的影响。其次,对于液体闪烁体衰减长度的测量,实现了系统自动测量,减少了人为误差,在衰减长度测量实验中,发现了PMT光阴极均匀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PMT光阴极均匀性与衰减长度误差的关系,通过使用光阴极均匀性更好的PMT提高了系统测量的可靠性,为江门中微子液闪研制过程中衰减长度控制提供了帮助。  江门中微子实验对液闪的衰减长度要求达到20m以上,对光产额要求达到1100p.e/MeV以上,对放射性元U、Th和K40的基本要求为分别降低到1×10-15g/g和1×10-16g/g,而现有配置液闪原料LAB无法达到江门中微子实验的要求,所以必须对液闪进行一系列的纯化,氧化铝光学纯化是其中一个过程,但是在氧化铝纯化过程中是否会加入新的放射性元素有待确定。JUNO小模型的搭建,是江门中微子实验前期准备工作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研究江门中微子实验中用到的PMT的性能,除此之外,也可以在一些放射性本底等方面做些工作。JUNO小模型的中心探测器预期盛装60KG左右的LS,在测量放射性本底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预计可以达到10×10-12g/g左右,JUNO小模型较高灵敏度的放射性测量可以对液闪纯化过程前后的放射性在此量级上做一个对比,为江门中微子实验液闪的纯化,配置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
其他文献
具有相对论效应的凝聚态体系正显示出越来越多有趣的现象。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是目前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一个焦点。本论文讨论介于相对论与非相对论之间的弱相对论体系电导率的情
半导体中平衡载流子对入射光的响应是半导体物理性质和器件应用的重要研究领域,其研究结果可直接应用于半导体电和光电器件,如红外探测器、发光二极管等。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半导
在本论文中,作者主要研究了几种准一维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电学输运性质和器件性能。主要内容包括:   通过水蒸汽辅助,低温原位合成了W18049纳米线,分析了其生长机理,测量了
目前的激光技术能提供强度达1020 W/cm2、脉宽仅几十个飞秒、对比度达1010的超短超强高性能激光束。利用超短超强激光脉冲与等离子体作用产生新型粒子加速和新型辐射源是该领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铁电/高k栅介质一维纳米场效应晶体管(Fieldeffect transistor,FET)的构筑及其性能。我们将碳纳米管的独特优势和铁电薄膜的极化特性相结合,构筑碳纳米
指纹特征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指纹特征的身份识别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由于社会的发展对指纹识别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许多指
伴随着自旋电子学的发展,利用载流子的电荷和自旋的性质,集磁、电于一体的稀磁半导体材料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随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束流流强及亮度的不断提高,BESⅢ主漂移室逐渐出现老化现象,具体表现为丝单元增益下降、空间分辨率和径迹重建效率变差等,为了应对漂移室内室失
单晶高温合金展现出优越的抗疲劳性能和高温蠕变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热端部件。但是,单晶高温合金发动机叶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凝固缺陷,例如晶体取向
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Co催化聚吡咯作为高性能负极材料;(2)纳米SiO2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嵌锂机理研究;(3)纳米氧化钼电化学性能及其嵌锂机理研究;(4)纳米锡/硬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