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话考论——以江西诗派、反江西诗派诗话为中心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swang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为上、下两编:《宋诗话考》与《宋诗话论》。上编分为两章:《宋诗话杂考》与《单篇诗话考证举例》;下编分为三章:《江西诗派诗话论》、《反江西诗派诗话论》、《比较研究》。  上编第一章主要考索宋诗话基础研究中的一些文献学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诗话作者的生平事迹、所处时代、诗话文字以及其它相关内容。该章主要针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如对郭绍虞先生的《宋诗话考》、《宋诗话辑佚》中一些缺漏或错舛的内容进行考证。该章考证出以下成果:  《中山诗话》的作者刘攽生卒年分别为1023、1089年。《西清诗话》的作者蔡绦生于1097年、卒于1156年稍后;《彦周诗话》的作者许顗的生年为1091年;唐庚生年为1071年、卒年为1121年、籍贯为眉州丹棱(今四川省丹棱县);朱弁卒年为1144年;曾慥乃吴开之婿,而非秦桧之婿,《优古堂诗话》非吴开之作;周紫芝生于1082年,卒于1155年左右;胡仔生年为1110年;曾季狸生年为1118年;范温卒年为1125年;《古今诗话》的作者李颀非画家李颀;吴子良生年为1197年,卒年为1256年左右;郭思生年为1061年,卒年为1134年;辑出了《瑶谿集》佚文多条;对《唐宋名贤诗话》有关问题作了辨别;王明清生年为1127年;作了《柳溪诗话》、《刘宽夫诗话》的补遗。  上编第二章对《蒲氏漫斋录》作了考证。考证出其与《漫斋语录》、《漫斋诗话》等同书而异名,其作者是蒲大受,写作时间至迟在绍兴末。且考证了蒲大受的事迹,卒年,著述佚存等。此外,对《蒲氏漫斋录》的内容进行了论述,并对其作者蒲大受的诗学理想与归属进行了论述。  下编第一章论述了江西诗派诗话,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八部诗话著作进行研究。该章对《后山诗话》“以杜诗为法度、论诗宗山谷”及倡“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进行了分析、辨别;对《王直方诗话》称许苏、黄进行了剖析,认为山谷也强调现实生活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山谷与东坡对陶渊明和杜甫之非常推重揭示了创作的规律、王直方对待诗歌创作中修改润饰的作用有较完满的认识;对《潜溪诗眼》之“识”、“炼字”、“命意”进行了分析,比较了黄庭坚与严羽关于“识”、“悟”的观点,重新评价了山谷之“点铁成金”,同时联系范温与张表臣等人的主张进行分析,指出:《潜溪诗眼》在“识”、“炼字”方面具有较高的诗学价值。范温论“识”对严羽论“识”具有导夫先路的功绩。范氏关于言意关系的精妙论述既是宋代“新变”时风的反映,又为言、意关系之美学内涵增添了新鲜血液。  该章对《藏海诗话》尚“奇”与“炼字”的倾向进行了论述,认为吴可有尊崇杜甫与苏、黄的明显倾向;对《冷斋夜话》倡“自然无斧凿痕、平淡中见奇异”的诗学主张进行分析,认为它反映了宋代诗歌美学趣尚。此外,分析了其中关于“艺术构思”的内容,并辨析了“夺胎换骨;对于《彦周诗话》,认为它扩大了诗话的内涵,表现出宗苏、黄的倾向,以及提倡委曲婉转的诗歌风格;对《童蒙诗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一是其尚“隐曲”、倡“悟入”与“活法”的倾向,二是其赞苏、黄的内容,三是其不迷信古人的求新态度。认为吕本中的“悟入”、“活法”理论是既继承前人又有创新的诗歌主张,对纠正江西末流入而不出的弊端非常有益。此外,分析了《竹坡诗话》褒扬东坡、山谷的内容,认为其推重苏、黄并非贵今贱古,对其倡“隐”的主张加以肯定。  下编第二章研究了反江西诗派诗话的一些特点。《石林诗话》倡“自然清新、不假绳削”的美学主张,反对用事牵强、以诗为文字游戏的态度,在南、北宋之交江西诗派活跃的时代具有重要的救弊补偏的作用。其以禅喻诗,蕴涵了从诗歌创作到欣赏的几个阶段的特点;《白石道人诗说》是一部纯粹的诗歌创作论,广泛涉及诗歌的艺术构思、表现方法、风格流派、诗人修养以及艺术意境等问题。姜夔从江西诗派入而能从江西诗派出,其重法度而不限于法度、倡“自悟”,显示了相当程度的理论自觉。姜氏之倡“自悟”,是他对江西术流重“法度”太过而丧失创造性有清醒认识的反映,其“自悟”鲜明地突现了审美主体在体昧意境的过程中主动观照的审美思维特征。姜氏之“自悟”不仅具有纠正江西末流之弊的作用而且揭示了中国古代美学之本质问题。  《岁寒堂诗话》是一部重要的反江西诗派的诗话。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一、张戒对“言志”说的继承与发展;二、对“思无邪”说的贡献;对苏、黄及江西诗派的批判。对“言志”说的继承与发展体现在他的主张——“言志乃诗人之本意,咏物特诗人之余事”上。这一主张一方面表现出他把“志”置于主宰地位;另一方面又避免了“情志一也”的含混笼统,给予了“咏物”(抒情)一定的位置。张戒折衷了“言志”说与“缘情”说,但仍然固守儒家诗论的总纲领——“发乎情,止乎礼义”。他在“思无邪”说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把“思无邪”的内涵从思想内容扩展到语言形式,从而接触到了诗歌审美层面,而不仅止于诗歌的社会功能层面。在对苏、黄及江西诗派的批判上,张戒存在极端化倾向。认为,应当肯定苏、黄为突破传统诗歌表现功能所作的努力。张戒所谓“苏、黄习气净尽,始可以论唐人诗”是典型的机械论。实际上,苏、黄诗歌是在唐诗基础上新变的产物,苏、黄没有也不可能与前代诗歌失去联系。同时,认为,张戒对苏、黄不加区别是不妥的。此外,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了“预设法式”。张戒全盘否定苏、黄,在这一点上不及吕本中客观公允。  第二章第三节研究了《沧浪诗话》。鉴于已有很多研究成果,对二十世纪的研究状况作了简要回顾。然后,对“以禅喻诗”说的论争进行了辨析,并对“以禅喻诗”的学理依据进行了探索。认为:严羽之言——“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道出了禅与诗的相似之处:都运用直觉思维——“妙悟”。至于“妙悟”的对象相似与否并不妨碍“以禅喻诗”。在该节中,探讨了诗禅相通的内在机制。认为从灵感的角度切入能够发现悟禅与悟诗相似的内在机制。灵感产生前,显意识积淀为潜意识且是杂乱无章的。悟禅与悟诗的过程就是潜意识形成的过程。一旦潜意识活动接近于阀限或偶然受某一相关信号的诱导,潜意识就有可能跃为显意识形成突破性的灵感。质言之,禅与诗相通的内在机制就是潜意识。此外,认为直觉不等于灵感。  下编第三章《比较研究》中,第一节是江西诗派诗话的比较研究。认为江西诗派诗话有以下共同点:一、论诗讲“法度”,尊崇杜甫、苏、黄;二、尚“奇”;尚“隐曲”。江西诗派诗话尊崇杜甫、苏、黄,既反映了江西诗派的文学趣尚又为宋诗之新变提供了动力。其尚“奇”的层面丰富,将之概括为“平淡”型、“随物赋形”型、“连环”型。其尚“隐曲”是宋人理性思辨精神的反映。江西诗派诗话存在以下差异:一部分倡“规摹”,一部分倡“悟入”。后者是对江西诗派进行了理性反思的结果。  在第二节比较了反江西诗派诗话的特点,认为其共同点在于:一、反对模拟,辩证对待法度;二、重“隐曲”。反江西诗话之重“隐曲”与江西诗派诗话存在差异,前者重“情”隐、后者重“意”隐或“理”隐。反江西诗派诗话内部也存在重“意”与重“情”的区别,如姜夔从江西诗派出而带有江西诗派重“意”的痕迹。反江西诗派诗话还存在重“禅”与重“儒”的区别。
其他文献
期刊
二战前后,世界动荡不安,战国策派学人认为这是“战国时代的重演”。为适应这“争于力”的“战国时代”,他们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发现它“活力颓萎”,“个人缺乏活力,民族缺乏活
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同志今年5月29日在中央电视台考察时强调指出,“新闻舆论宣传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至关重要。”“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纪检监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大量的创新人才,那么我们音乐工作者如何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谈一些自己的切身体会.我在教学中是注重
期刊
保护地蔬菜栽培,由于加温或施肥方法不当,或使用有毒塑料薄膜、塑料制品等,容易产生一些对蔬菜有害的气体。如果通风管理不好,很容易使保护地内有毒气体积累过多,使蔬菜中毒,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为了获取秧草收割物的悬浮速度参数,采用DFPF-25型悬浮速度试验装置对结荚期、初花期和分枝期秧草收割物主要成分的悬浮速度进行测定,并采用对比试验分析了叶子和茎秆对悬浮
我们认为青海汉话是青海地区民族文化的凝聚体,是青海各民族历史的一面镜子。通过对青海汉话的分析,我们将了解到蕴涵其中的文化意义。  文章从语音、词汇(包括熟语、地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