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地块北缘西段巴彦诺尔公-狼山地区二叠纪牙马图岩体具有典型的岩浆混合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牙马图岩体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岩体中广泛发育岩浆暗色包体,二者界线明显。包体为岩浆结构,有辉长质包体和闪长质包体两种类型。暗色包体大多数具有塑性外形,发育淬冷边、反向脉,存在多种不平衡结构和矿物组合,如斜长石环带、石英眼斑、针状磷灰石等,显示岩浆混合特征。寄主花岗岩和闪长质包体为高钾钙碱性,辉长质包体为钾玄系列。包体的SiO2含量为48.40%55.40%,寄主花岗岩SiO2含量为65.03%72.85%,具有明显的SiO2含量间隔;与寄主花岗岩相比,包体的Fe、Mg、Ca、Ti含量较高。包体和寄主花岗岩的主要氧化物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相似。在TFeO-MgO相关图上显示了非常明显的岩浆混合趋势,包体和寄主花岗岩的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出明显的岩浆混合趋势。辉长质包体锆石εHf(t)值不均匀变化(-13.29-6.86)显示其岩浆物质具有多来源的特点,古老的华北地块地壳物质可能是该地区岩浆活动的主要物源。辉长质包体和寄主花岗岩的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十分接近(ISr值在0.706860.7077之间),它们可能是来自于不同或物质组成有区别的岩浆岩浆混合后均一化的结果。牙马图岩体辉长质包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70±1Ma,与寄主二长花岗岩相近(273±1Ma)。结合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以及全岩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暗色包体是基性岩浆侵入到酸性岩浆淬冷的产物,牙马图岩体存在两种岩浆的混合作用。闪长质包体似乎为花岗岩与辉长岩岩浆混合的产物,暗示有可能该区不存在中性(闪长质)岩浆活动。目前的年龄资料显示,巴彦诺尔公-狼山地区古生代的岩浆事件主要集中在早二叠世,年龄集中在275Ma左右,该时期处于碰撞后的拉伸环境,由于地壳拉伸减薄,幔源物质上涌,导致基性岩浆的底侵,辉长质岩浆以射流或者喷泉形式注入到长英质的岩浆中,由于两者岩浆的温度、黏度及注入速度等因素影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岩浆混合作用。二叠纪巴彦诺尔公-狼山地区辉长质岩浆和长英质岩浆的混合作用,使大量活性很高的岩浆流体出溶,对区内一些Cu-Au矿床的成矿作用具有重要贡献,为朱拉扎嘎金矿提供后期成矿热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