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男性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价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87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背景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BA,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常见的两种不同的气道阻塞性疾病,而临床实践中常遇见两者的并存问题,称为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Bronchial asthma-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 syndrome,ACOS)。国外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年龄和ACOS发病率呈正相关,在20-44岁、45-64岁、65-84岁人群中发病率分别为1.6%、2.1%及4.5%。ACOS患者有着更严重的临床表现,肺功能下降更快,且反复住院导致高额医疗费用支出,国内研究资料显示ACOS患者中存在抑郁的占48.0%,相对单纯性哮喘(24.0%)、单纯COPD(36.0%)而言,发生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传统的临床日常护理干预主要是针对患者急性发作住院期间的护理,而患者出院后的稳定期护理则缺乏医护人员的持续性关注和指导。稳定期进行延续性护理可以更全面深入的进行有效的疾病管理、定期监测和心理重建。本研究将延续性护理应用在ACOS患者临床期预防中,通过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延缓肺功能减退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预防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材料方法
  收集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男性ACOS患者83例,随机分为延续性护理实验组41例,常规护理对照组42例。入组当日均进行肺功能FEV1、FEV1/FVC检测,哮喘控制量表(ACT)、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量表(CA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家庭氧疗依从性调查表及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AR-8)等调查。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院外延续性护理,三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以上监测指标和量表评分情况,评价延续性护理在ACOS男性患者的康复效果。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正态性检验采用W检验法,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D)表示,采用t检验、配对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采用?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考虑多因素联合作用,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影响ACOS患者肺功能等指标改善的相关因素。
  结果
  1.两组ACOS男性患者依从性的比较
  实验组进行延续性护理后,吸入治疗依从性优良(依从性良+依从性优)的患者28例,优良率69.3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后,依从性优良的患者18例,优良率42.85%;实验组家庭氧疗依从性优良(依从性良+依从性优)的患者26例,优良率63.41%,对照组依从性优良的患者20例,优良率47.62%,实验组两种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
  2.两组ACOS男性患者各项康复评价指标的比较
  延续性护理干预后FEV1值,实验组(0.71±0.19)高于对照组(0.66±0.03),(t=4.42,P<0.05);FEV1/FVC比值实验组(0.62±0.21)高于对照组(0.59±0.33),(t=7.37,P<0.05)。护理干预后ACT评分实验组(19.56±4.01)高于对照组(15.92±3.27),(t=11.34,P<0.05)。护理干预后CAT评分实验组(24.34±3.50)低于对照组(32.63±5.23),(t=-16.45,P<0.05)。护理干预后HAMD评分实验组均值(11.05±3.71)低于对照组(12.98±1.07),(t=-4.68,P<0.05)。护理干预后SGRQ评分实验组(50.16±4.70)低于对照组(60.64±3.27),(t=-13.27,P<0.05)。
  3.可能影响ACOS男性患者康复的相关因素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OS患者延续性护理下肺功能改善的可能性是传统护理的1.64倍(OR=1.64,P<0.05)。延续性护理是患者肺功能、CAT、ACT、SGRQ和HAMD指标改善的可能保护性因素(均P<0.05)。入组时吸入治疗依从性好和家庭氧疗依从性好也是肺功能改善的可能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1.63和1.72,均P<0.05)但是,患者年龄≥65岁和病程≥10年是肺功能改善的可能危险性因素(OR值分别为0.81和0.90,均P<0.05)。
  另外,病程<10年、入组时吸入治疗依从性好和家庭氧疗依从性好是CAT改善的可能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1.21、2.01和1.61,均P<0.05);职工医保和入组家庭氧疗依从性好是ACT改善的可能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1.78和1.13,均P<0.05);病程<10年、戒烟≥5年、入组吸入治疗依从性好和家庭氧疗依从性好是SGRQ改善的可能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1.77、1.09、1.16、和1.37,均P<0.05),但是,年龄≥65岁是SGRQ改善的可能危险因素;病程<10年和职工医保是HAMD改善的可能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1.33和1.15,均P<0.05)。
  结论
  延续性护理在男性ACOS患者临床期预防中延缓患者肺功能减退进程,改善病情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期预防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他文献
CH-CO低温转化直接合成乙酸及其它含氧化合物是该实验室近年来一直致力研究的课题,也是Cl化学和催化研究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研究表明,CH-CO温和转化反应的主要矛盾是CH的活化.该文综述了CH活化机理及活化催化剂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在国内外及该实验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了几种CH活化催化剂,采用TP-5000多功能吸附仪,集中考察了这些催化剂的还原性能(TPR),吸附CH后的程序升温脱附(T
学位
免疫亲和层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大分子纯化方法,特别是应用在纯化过程的第一步.该论文根据卵黄免疫球蛋白(IgY)产量大、易于分离等特点,将其作为免疫亲和配基分离相应抗原.选用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中的Gln49磷脂酶A(Gln49-PLA)为抗原免疫产蛋鸡,收集鸡蛋,以天数和ELISA数值(OD值表示IgY相对活性)为坐标绘制免疫滴定曲线,结果表明三次加强免疫后可持续获得抗体,在免疫后51天相对活性达
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是一种新型的光化学反应方法,由于它对多种有机物具有无选择性氧化降解,对贵金属离子具有还原沉积作用,因而在化学反应、催化剂制备、水处理技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研究光催化氧化脱色有机染料和光催化还原制备载银光催化剂的基础上,以制备高活性光催化剂为研究目的,重点开展了光催化氧化-还原法制备高活性Ag/TiO光催化剂过程的研究,探讨了制备方法、条件优化、催化剂活性及其微观性能等
学位
该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水泥基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的发展状况,总结了硅酸盐水泥的物理性能和水化过程,在全面综述了纳米二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针对该课题的实际条件,选择了一种设备简单,绿色环保的制备方法即低温强碱合成法,然后将所制备的不同温度下煅烧的纳米二氧化锆粉体作为掺合料,探索了水泥基材料的复合改性效应.除进行宏观力学性能测试评价外,并借助测试手段XRD、TEM、DTA等,从微观角
该论文研究工作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价廉的水玻璃和HCL、MAA、CO酸化体系为原料,通过材料配比、制备温度、时间、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的研究,制备出比市场上销售的二氧化硅粒径更小的呈网络附聚体形态的SiO粉体.提出一套较成熟的具有较佳性价比的用HCL作为酸化体系制备SiO的工艺及技术.第二部分:研究了自研制的和市售的SiO粉体的化学结构、形态特征及对S-SBR的补强性能.研究了自合成的纳米二
研究表明InO作为新的气敏材料对CO、O、NO等有害气体具有特殊的气敏性能,有望克服传统气敏材料存在的问题.为了制备性能优良的InO基气敏材料,该文较系统地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组成的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筛选出了适于纳米InO粉体合成的微乳液体系,并采用微乳液法成功制备出了纳米InO.在合成无机纳米材料的方法中,微乳液法因其设备简单、工艺条件容易控制、制备条件温和等优点近年
对许多稀土离子和过渡金属离子而言,ZnSiO是一种非常合适的基质,掺杂后能够发出高效荧光.ZnSiO:Mn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抗潮性,能发出高色纯度的绿色荧光,使其成为最有希望取代传统场致发光设备荧光粉的材料之一,近年来在低压放射线照相术和荧光透视法等医学成像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首先研究了ZnSiO:Mn的焙烧行为.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干凝胶在1100℃下焙烧2h后可以得到具有良好晶型
学位
学位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其降解能力强、设备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环境保护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论文综述了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法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催化剂的制备和改进方法、影响降解效率的因素及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等概况.并在此基础上,较系统地进行了以下研究:1.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粉末和TiO薄膜.通过XRD、Raman、TEM、SEM、UV-Vis、显微干涉仪等表征手段,分别研究了制备得到的
学位
该实验以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晋南牛四个品种的163头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和SSCP方法,结合克隆测序分别研究了MHC的DRB3基因第二外显子和DRA基因第二外显子的分子遗传变异,并运用最小二乘线性模型,对所发现多态位点与牛的生产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