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华是先锋小说家中最具才华、最有个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一亮相就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而后期的作品,更使他在广大民众中赢得了普遍赞誉。他既在叙述话语上系列化地制造暴力、苦难和灰暗的人生景观,又在不断地变换叙述策略,从而为当代小说叙述增添了陌生化因素,同时也给小说评论界带来了阐述的难题。近几年,余华的创作主要在随笔方面,从中仍可看出他对文学的独特理解。但评论界对余华90年代以来创作中的某些变化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他实际已从先锋派中撤离,实现了向现实主义的回归。本文力求从剖析“先锋”这一概念入手,结合余华在不同阶段的作品,证明余华始终是一名执著的先锋派作家,并着重论述了余华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和意义。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先锋的再认识。通过先锋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引出它的现实内涵,指出应把先锋看作一个随着时代的发展内涵也在不断演变的概念,其主要特征表现在思想的异质性和艺术的前卫性,并应对文学的发展具有方向性的意义。先锋派这一概念也应从广义上来理解,因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先锋派随着日趋模式化的写作已失去了先锋性,而余华的创作却并没有停滞不前,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先锋派。第二部分:余华的历史出场及其两次飞跃。余华早期的作品写得优美清新,并未显示出其先锋本色,从他的创作谈中可以看出他对现状并不满足。80年代中期可以看作余华第一次飞跃的转折点,这缘于他第一篇有先锋探索意义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的发表。随后余华先后写出了多部堪称“经典”的先锋小说,在实践中完成了这一阶段的先锋理论探索,特别是文论《虚伪的作品》的发表,系统阐述了他关于“真实”问题的思考,在文坛引起了强烈反响。90年代余华一连推出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三部长篇小说,体现了他对自己在80年代的创作经验和创作理论的突破,这些作品也使余华实现了创作中的第二次飞跃。 第三部分:对余华创作中先锋性的认识。首先分析了余华在第一次飞跃中所体现出的先锋性,即与传统小说相比,以余华为代表的先锋作家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先锋特征,同时又指出了余华的特殊性,尤其是关于“真实”问题的思考和在形式技巧方面的探索。接着论述了他在第二次飞跃中所体现出的先锋性。指出余华前期由于过分追求理论和形式的探索,使作品失去了艺术上的趣味性,在普通读者那里曲高和寡,90年代以后的作品则扭转了这一倾向,将重心转向了对现实人生的深远与博大的思考,并与第一次飞跃中的先锋性加以对比,指出第二次飞跃中余华的先锋探索并没有停止,这其实是他对自身观念的一种调整和自我超越。余华也因此而迈向了文学创作的新境界。 第四部分:余华文学创作的贡献和启示,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余华的创作对先锋小说的意义,主要论述了传统先锋小说在取得辉煌成功的同时所存在的缺陷和所面临的困境,而余华则找到了一条令读者接受,同时又令自己的创作理想得以实现的道路,并着重从主题学层面考察了余华后期创作的新增内涵,认为余华的成功使我们看到了先锋小说走出生存困境的希望,也是文学发展的正途。二是余华的创作对当代文坛的贡献。主要从余华关于“真实”问题的思考、余华作品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两方面来说明。三是余华的创作态度给我们的启示。通过余华对先进文化的借鉴、吸收与创造,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对读者与作家关系的理解这三方面来分别论述。 第五部分:结束语。总结余华的整个创作历程,进一步肯定余华创作中的先锋意义,并展望余华的创作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