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增加旱区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对提高粮食总产非常重要。为了明确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在小麦抗旱节水育种中的利用价值,本研究以49份小麦品种为材料,在两个水平的水分处理条件下(W120and W200),对碳同位素分辨率(Δ)与气孔导度、产量性状以及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实验于2010年-2011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研究院抗旱大棚内进行,灌浆期进行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处理比适度水分胁迫处理少浇40%的水。并对碳同位素分辨率候选基因TaER在各种质间的SNP进行了检测,分析了其与抗旱性相关指标的关联性。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研究发现,小麦Δ与光合速率、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胞间CO2浓度与大气CO2浓度比(Ci/C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内源水分利用效率(iWUE)呈显著负相关。在两个水分处理下,Δ与产量(GY)、生物量(BM)和收获系数(HI)都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以Δ为标准,分别以五个Δ值高的材料和五个Δ值低的材料为研究对象,计算相关指标的平均值。发现在两个水分处理下,除了iWUE外,高Δ值材料的各性状指标的平均值均高于低Δ值的材料。结果表明,Δ可以作为一个水分胁迫下相关性状选择的一个间接指标。小麦Δ被认为是提高小麦抗旱性和产量的一个有力的辅助选择性状。本研究分析了2011-2012生长周期收获的小麦籽粒的灰分含量、微量元素含量(Ca, K, Mg, Fe and Mn),并分析了其与籽粒Δ及产量的关系,以评价其作为Δ的替代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Chl)与籽粒Δ和产量在中度水分胁迫下(W200)极显著相关。在两个处理中,灰分含量(AC)、钾浓度(K)与籽粒Δ呈显著负相关,灰分含量(AC)与产量也呈负相关。然而,在W120处理下,锰含量与籽粒Δ呈负相关、镁含量在W200处理下与籽粒Δ呈负相关。在两个处理下,籽粒Δ与光合速率(A)、气孔导度(gs)、产量(GY)呈显著正相关,和内源水分利用效率(iWUE)成负相关。在中度水分胁迫下,叶绿素含量可以作为产量选择的一个有力指标。籽粒灰分含量和钾含量可以作为干旱条件下衡量产量潜力差异、评价籽粒Δ的可用替代指标。采用基于产量的抗旱相关指标(MP, GMP, STI, SSI, TOL, YI and YSI),分析评价了水分胁迫(Ys)和充分供水(Yp)环境下不同小麦品种的形态、产量相关性状和气孔特性等性状,以筛选适应指标和筛选抗旱材料。水分胁迫下所有性状的平均值都下降,生物量和产量受水分胁迫最明显,较充分灌水降低了25%。气孔性状和穗长对水分胁迫最不明显,下降幅度不到10%。在重度水分胁迫(Ys)和中度水分胁迫(Yp)下,产量和抗旱相关指标MP、GMP和STI呈显著正相关,与抗旱相关指标TOL、SSI和YSI相比,能较好地反映小麦品种的抗旱性和产量潜力。主成分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分为三类。第一类包含对干旱高敏感的材料;第二类包含高抗旱性材料;第三类主要为产量很低的材料。聚类分析把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抗旱性好产量稳定的材料;一类为干旱敏感但产量较高的材料。抗旱相关指标MP、GMP和STI在抗旱性筛选中具有较好的利用价值,可以应用到育种中。对TaER基因的一个片段(1.1Kb)(TaER-1位于D染色体组;TaER-2位于B染色体组)在供试材料中的SNP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碳同位素分辨率、光合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内源水分利用效率、株高叶长、气孔密度和表皮细胞密度等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3份材料中,TaER-1基因的一段编码区(1105bp)中共检测到39个SNP,其中24个SNP引起错义突变,15个SNP引起同义突变。在26份材料中, TaER-2基因的一段编码区(1108bp)中共检测到32个SNP,其中18个SNP引起错义突变,13个SNP引起同义突变。同时,在TaER-1和TaER-2的非编码区还分别检测到35个和9个SNP。候选基因关联分析表明部分SNP与碳同位素分辨率、光合效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内源水分利用效率、株高叶长、气孔密度、表皮细胞密度等性状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