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扬州玉雕“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阐释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peng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州玉雕是中国玉雕艺术的优秀代表,其制作工艺在数千年的传承中保持着扬州传统地方文化特色。人们把扬州玉雕工艺称之为“扬州工”,自古便有“天下玉,扬州工”的美誉。  本文主要研究扬州玉雕“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特征及意义。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玉雕具有“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双重特征。在表现形式上,扬州玉雕是“物”,具有“物质性”特征,表现为作品的主题、造型、色彩、规律、社会含义等方面。而造物的过程和行为却是隐性的存在,具有“非物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造物的方法、步骤、思想等方面。这两方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构成扬州玉雕的全部内容。  本文以扬州玉雕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特征为切入点,旨在从艺术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视野,着重解答以下几个问题。即,一、当代扬州玉雕的“物质性”特征是什么,具有什么规律,背后潜藏着怎样群体的造物思想?二、扬州玉雕“非物质性”的工艺、传承、内涵等有什么特点?在社会、科技不断变革的时代,应该如何看待扬州玉雕的嬗变?三、在市场经济和不断出现强势文化压倒弱势文化的情景下,扬州玉雕产业如何在嬗变过程中保持自身的特点?如何续写“天下玉,扬州工”的辉煌?  基于参与式田野考察获取的资料,本文一方面从扬州玉雕的“物质性”文本入手,对扬州玉雕本身作为“物”作出阐释,分析当代作品,并推导出其中不可见的造物思维。另一方面从扬州玉雕的“非物质性”文本入手,根据人的造物过程和行为作出分析,描述和分析扬州玉雕的工艺及其意义、内涵及基因、传承、市场及其它相关问题,旨在发现社会的结构关系。  经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扬州玉雕的产生发展必然与环境同步,当代扬州玉雕作品形成了以和田玉为主要材料,造型、主题丰富,风格多样的“物质性”特征。另一方面,扬州玉雕的“非物质性”特征在当代产生较大变异,科技的发展对传统工艺造成了一定冲击。扬州玉雕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特征直接指向的是社会的功利性,但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强调的“本真性”原则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产业发展方面,目前扬州玉雕具有工艺、品牌、人才三个优势,在全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成本上涨创新不足、人才培养乏力,产业规模偏小等缺陷。惟有加强政策支持,不断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素质,走品牌、精品之路才能促进扬州玉雕产业健康发展,续写“天下玉,扬州工”的辉煌。
其他文献
音乐文化的交流在整个中西文化交流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中英音乐的交流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中西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鸦片战争以后,中英两国交往更加频繁,英国音乐通过不同
期刊
对于民间美术的当代理念表达一直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旋律,在现代主义的艺术运动中,创作形式和艺术观念均有了新的创造和探索。随着劳申伯特巡回展将观念艺术传入中国后,中国
影视可以说是综合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和舞蹈等六种艺术的一种艺术形式,被成为“第七艺术①”。可以说我们在现代的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最多,传播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就是
期刊
期刊
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如何体现民族特色与审美精神是中国文化艺术产业能否具有生命力、创新力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艺术设计发展方面,当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美术给
学位
期刊
期刊